今年第三季貝萊德集團在全球十二國家、針對一萬七千人,做了一份全球投資意向調查。從結果顯示出,台灣投資人積極理財、名列前茅,但對中長期退休規畫極度沒信心,究竟為什麼?
日期:2013-11-21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探索自己的好時機;但是家長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成績變差,不得已又把他們送進補習班嚴加管教。家長要如何跳脫升學魔咒,給孩子安全的探索空間?
日期:2013-11-14
最新研究指出,人一生的成就與學校成績無關,而是取決於中學時期,是否擁有7項關鍵心理特質,這些特質也與智商無關,每個孩子都能透過學習、探索而來。未來的贏家不必樣樣100分,60分的中等生也能闖出一片天;父母與其勉強孩子拚高學歷,不如支持他們適性發展,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日期:2013-11-14
忙了一個早上,很疲勞嗎?身體不適嗎?有什麼事情讓你很生氣嗎?利用午休時間做個簡單的輕冥想,能幫你清除早上的不愉快,快速提升下午工作的效率和好心情!
日期:2013-11-06
他們在進場前好努力的在尋找不要犯錯的規則,嚴厲地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努力成長。到了進場以後,之前的努力,反而變成心理的負擔,對於損益更患得患失,乃至於小賺就跑、大賠就抱,最後還是沒能賺錢。
日期:2013-10-09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10-09
因為抱著賺錢的單,看著手上的獲利變少或消失,很自然地會想要趕快把獲利實現,不然要真反彈,還真不知道會彈到哪裡去,搞不好手上的獲利都會被吃掉了呢!於是內心就會有個聲音告訴你:「我要先出場,我要減輕焦慮。」畢竟留在焦慮之中,不是人性,人的本能就是要避免焦慮啊!
日期:2013-10-09
他不明白,為何進場是按照技術型態進場的,出場也遵守了不要買本益比過高的選股條件,為什麼還會錯失飆股?原來他買進這檔股票,帳面有了獲利之後,為了想要更精準的抓到出場點,除了原先制定的「跌破44元的關鍵價」便出場停損之外,他還告訴自己,如果週KD高檔交叉向下、收破10周線、攻不上50元出場、營收沒有成長也出場等等條件。
日期: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