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購併案頻傳,微軟、軟銀搶進科技服務業,看似與我們無關,但背後是下個世代的趨勢。台灣已錯過網路業黃金十年,應該善用產業強項,進入數位經濟。
日期:2016-08-04
近年來,數位金融浪潮席捲,讓財富管理市場的樣貌更豐富、成熟。但這些努力,客戶實際感受如何?為了回歸「使用者」需求,2016年度財管評鑑,首度增加以《今周刊》訂戶為主的「第三方調查」,透過客戶第一手回覆,揭開銀行、證券財管服務最真實樣貌。
日期:2016-07-28
熊亞萍原是服務大老闆的超級理專,因部門裁撤人生轉彎,從金融市場掉到玉米田中。她將夫家的農產行當作金融商品經營,短短兩年,靠三十九元的玉米棒闖出兩億元的人生。
日期:2016-07-21
7月13日下午,最新一期《今周刊》雜誌還沒上架,台灣中央銀行已經發出33頁的新聞稿,全力「回應」才剛印出來的雜誌。新聞稿還不夠,央行還特地發函給台灣各大公營行庫,以「端正視聽」。面對民意監督,央行擺出來的姿態,央行厚厚的澄清說明中,對《今周刊》許多質疑卻依然交待不清。
日期:2016-07-14
編按:台大經濟系專任教授吳聰敏曾在央行擔任理事十三年。他與其他三名學者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是大專院校最常用的教科書,四位學者因此被戲稱為「台大四人幫」。不過,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他卻對央行現行的制度表示憂心及無奈。
日期:2016-07-14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四日,實習醫師馬歇爾在實驗室裡培養出幽門桿菌;為了證明細菌是引起胃潰瘍的凶手,他吞下幽門桿菌培養液,並推翻了百年來的定論。
日期:2016-07-07
全球一片瘋新創的氣氛下,你也有創業夢嗎?殘酷的是,新創多、陣亡也多,陳兆慶這一路卻安然在高峰離開、高價出手,年紀輕輕已實現三個創業夢。
日期:2016-07-07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是評論英國脫歐的不二人選,在本刊的獨家專訪中,他指出,英國脫歐下一步最明智的作法就是:冷凍公投結果。
日期:2016-06-30
「正義不僅應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這句著名的法諺,恰好是當前台灣司法的寫照。身為正義守護者,台灣司法卻因遠離社會脈動、難與外界溝通,讓人民失去信心。強烈的不信任,導致人民對司法恐懼、冷漠,形成惡性循環。法律源於人民集體意志,只有讓人民看見司法、讓司法聽見民意,才能扭轉信心危機。
日期:2016-06-23
英國脫歐公投,讓全球金融市場屏息以待,脫歐與留歐兩派拉鋸波及各國股市;公投結果也許成為美國大選風向球,激盪美國人選出一位非典型的候選人來當美國總統。
日期: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