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限縮了人與人的互動,拉長了事與事的間隔,在城市的角落卻有生命展開了。
日期:2021-08-11
6年前,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的79歲父親黃葉明離世。他記得,那些年爸爸身體不適,對於醫生交代的各種叮嚀,總不嫌煩地按部就班做好做滿,每天也不忘出門散散步、活動筋骨,「直到過世前,進醫院加護病房的前一天,他還堅持要自己走路運動!」隔天大年初四,突然發現情況不對了……
日期:2021-08-04
6年前,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的79歲父親黃葉明離世。他記得,那些年爸爸身體不適,對於醫生交代的各種叮嚀,總不嫌煩地按部就班做好做滿,每天也不忘出門散散步、活動筋骨,「直到過世前,進醫院加護病房的前1天,他還堅持要自己走路運動!」隔天大年初四,突然發現情況不對了……。
日期:2021-08-04
雙北在 5 月中旬陸續爆發染疫群,政府向國外採購疫苗卻屢次卡關,不過日本在6 月 4 日送及時雨,空運 124 萬劑AZ 疫苗抵達台灣,象徵著台日關係的重大突破。
日期:2021-07-02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預測,中國人口將在二○三○年左右,攀升到十四億的最高峰,然後逐漸下滑,直到二一○○年約莫超出十億左右—就各層面而言,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人口流失!
日期:2021-07-01
台股加權指數昨(24)日創下6月高點17439點後,今天盤中最高續揚至17597點,距離4月29日盤中創下的歷史高點17709點,只相差100點出頭。回顧這一個半月以來,台灣先面臨缺水困境,又因為疫情加重而升到三級警戒。在動盪飄搖中,我們久旱終於逢甘霖,缺水問題得到了緩解,疫情也漸漸獲得控制。未來看似即將露出曙光,又傳來Fed(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後年第一次升息,究竟多頭派對即將要結束,還是指數會再創新高,讓我們回到K線圖上來探討。
日期:2021-06-25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用一段話完美總結了大膽預測的典型問題,他說道:「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並非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錯誤論斷」(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日期:2021-05-13
別來無恙,久違了,八十三歲的雕塑大師朱銘,五月八日舉行「木浮雕」近作發表,取名《浮生》。這是他藝術創作一甲子,對浮生歲月的體悟。
日期:2021-05-05
在股市高檔震盪之際,那些過去選股翻賺的大戶贏家,究竟有哪些交易心法,讓他們得以成為台股常勝軍?技術派名家蕭明道、「從8萬到累積50億身價」的神祕大戶等,從他們親授學生的口訣與心法中,你也可以開始起心動念,下定決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系統化地學習投資之道。
日期: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