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台灣最大問題就代謝症候群,成年人每5位當中就有一位,包含脂肪肝、肚子變大、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這種族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上分享,有位28歲女性熱愛吃牛肉乾、豬肉乾(加工食品),出現泡泡尿、易疲倦、體重增加頭暈、冒冷汗症狀,抽血檢驗發現「貧血」,之後進步診斷後確診大腸癌。
日期:2020-09-30
現年80多歲的阿祥(化名)在60多歲時罹患大腸癌,治療完成5年後復發,在第一次復發後,接下來每兩、三年就復發一次,總共經歷了四次的肝轉移。幸好在妥善治療與積極追蹤之下,目前已控制住病情。醫師提醒,過量攝取受到污染、高溫燒烤的動物性飲食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調整飲食習慣,也要配合定期檢查,及早揪出病灶。
日期:2020-04-21
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並未進一步就醫。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黃洸偉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日期:2020-03-11
大腸癌高居我國罹癌人數第一位已超過十年,但其實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 、體重控制來預防;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
日期:2020-03-02
癌症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民眾聞癌色變,尤其大腸癌已連續11年蟬聯台灣罹癌人數之冠、不抽菸也可能罹肺癌;另台灣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比歐美女性年輕許多,都引起民眾擔憂。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防癌攻略,有助降低60~70%的癌症風險。
日期:2020-02-06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數天的慶祝活動都與吃有密切關係,尾牙、春節團聚和春酒,若連續每天都放縱大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
日期:2020-01-19
你的身高有多高?大腸全長約有150公分長, 是由盲腸、結腸及直腸所組成,由右下腹起往上,在肝臟下緣形成直角後,朝左側水平橫向前進,再於脾臟下方形成直角往下行,呈ㄇ字形占據了整個腹腔的周邊以至骨盆腔的後方。而外科有其歷史淵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說:「早期台灣依循日式醫療體系,將大腸直腸歸屬在一般外科,然而,隨著醫學發展,一直到1970年臺北榮民總醫院將其獨立分科,各大醫院也紛紛跟進。」
日期: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