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主持防疫報告總是不溫不火,突然拭淚、親上郵輪廣播卻是溫情滿溢。原來,他投身公衛行動早已行之有年,是台灣公衛急先鋒。
日期:2020-02-12
全亞洲第一部以「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為原則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自二○一九年一月六日上路,迄今剛滿一周年。這部立意想讓全民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實踐真正自主善終的新法,到底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日期:2020-01-08
據統計,今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逾三五三萬人,約占總人口的十四.八%,已是「高齡社會」國家。估計二○二六年,老年人口將超過二○%,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愈來愈老,如何有效推動長照政策,迫在眉睫。
日期:2019-12-11
智慧運輸聽起來很玄,透過新科技的融入,智慧運輸早就成為人們日常的一部分,好比搭公車,現代人再也不用「等」公車,只要一機在手,就可用APP輕鬆掌握公車進站的時間,等公車快到了,再分秒不差的出現在公車站牌即可。類似智慧運輸的運用不停地在生活中上演,智慧運輸如何與新科技串接,為人類生活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主辦,於今年11月22日登場的「智慧公共運輸服務科技創新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就是要告訴你所有與智慧公共運輸的奧秘
日期:2019-12-04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愛山的朋友們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天啊!嘉明湖也太美了!下個連假就決定來這裡走走了!」於是上網蒐集了相關資訊,興致昂昂地向政府提出進入山林的申請。
日期:2019-11-02
桃園獲得「2019全球年度智慧城市」首獎(Top1)的肯定,而三大創新基地之一的「虎頭山創新園區」也正式開幕,「亞洲.矽谷」正在桃園實現,桃園運用既有的產業優勢,持續開發工業區,搭配青年創業政策,打造友善投資環境,展現城市經濟實力。
日期:2019-06-26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表示,今天到周四白天「炎熱似夏」,今天高溫更上看35度,明天還會更熱;不過,周五、六受鋒面影響,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
日期: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