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的巴洛克式建築排站在大溪狹窄的小道裡,老鄉親隨意在門邊閒話家常。早期,這兒是樟腦、茶葉、木材、煤炭等貨物集散地,英、德、西班牙人的行鋪都在這開張大吉,大嵙崁河運碼頭邊上,風華絕代。
日期:2021-10-27
大學扮演重要角色,創造與傳播知識並分享研發成果,造福社會大眾。台灣的國立大學體系相對完善,正是台灣在全球科技業獨占鼇頭的主因之一。少了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與成功大學等學府,台灣電子產業(尤其是晶片製造)是否能有今日優異實力,恐怕是一大問號。
日期:2021-10-20
近年來氣候變遷加劇,2050淨零排放(Net zero)已成全球氣候行動必修課。10月13日適逢「國際減災日」,綠色和平與《今周刊》共同舉辦「台灣城市淨零承諾記者會暨台灣淨零城市先行論壇」,邀請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雙北首長副市長、高雄副市長出席,呼籲台灣加速減碳腳步,盼由地方城市推動淨零碳排。
日期:2021-10-13
曾被譽為「天才政策」的紙容器回收基金制度,因為政府無法有效掌控地下經濟而面臨危機;環保署為維持基金運作而調整費率,反而讓回收業者失去經濟誘因,降低確實回收意願。
日期:2021-10-13
Beyond Meat、麥當勞等國際巨頭都加入兆元植物肉市場,台灣本土雞肉龍頭大成投資10億元研發植物肉,背後的盤算是什麼?
日期:2021-10-13
過去幾年間,全球掀起ESG浪潮,永續投資逐漸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的主流話題,資金不斷湧入以ESG、環境保護命名的各種金融商品;近2年,企業發佈會或財報會議上對於「碳」的討論度明顯提高,企業紛致力於讓營收成長引擎與碳排放量脫鉤。上月底晶圓代工廠龍頭台積電就帶著1500家供應商減碳,並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中鋼於日前也首度對外揭露碳中和規劃,預計2025年合計要減碳7%、2050要達到碳中和。然而,對於投資人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在綠色轉型、永續投資的過程中到底會不會賺錢?
日期:2021-10-04
保護海洋,除了少用一次性產品、身體力行移除海洋廢棄物,還有一個影響著海洋生態、重要的環保課題:全球暖化。溫度上升影響了洋流速度、含氧量,進而造成棲地變質、海洋生物繁殖率下降,生態鏈全面性的衝擊……這些像是電影情節的描述,是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
日期:2021-09-28
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興建計畫,遭環團指控破壞當地藻礁生態,將於12月18日舉行「珍愛藻礁」公投,盼中油另尋替代方案;即使中油、經濟部一再澄清,並於今年5月提出「再外推方案」,依舊無法和環團取得共識。
日期:2021-09-24
氣候變遷與新冠肺炎為人類社會帶來風險和影響,同時也讓企業經營與永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對此挑戰,HP設定透明的目標、制定相呼應的環境保護策略以及能帶來實際影響的行動,從碳排放量、森林保育、循環利用三大面向,推動實現零碳排及循環經濟來設計符合永續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積極因應全球疫情,展開四大行動,包括關懷員工與業務夥伴、實現技術行動化、客戶交付產品及幫助受影響的社區。
日期:2021-09-17
臺灣98%能源靠進口,卻是全球人均用電第11名。我們不能無節制的增加用電,而是引進電力承載順序,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到分散式再生能源,創造經濟與減碳雙贏,打造綠色永續臺灣!
日期: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