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第5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9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資深演員張艾嘉10度入圍金馬影后,距離上次奪后冠已是36年前。《燈火闌珊》劇中,張艾嘉所飾演的角色,內心中的壓抑、舉手投足真摯情感,透露出妻子對亡夫無盡的思念。而該片由電影《狂舞派3》、《哪一天我們會飛》陳心遙監製,ViuTV電視劇《婚內情》編導曾憲寧執導的電影《燈火闌珊》,近日入圍第19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WIP劇情片大獎,這個講述香港璀璨的霓虹燈故事,似在紀錄一個繁榮的變遷。
日期:2022-11-15
在科技的進步,「時間」成為無數現代人越來越不願揮霍的資源之一,然而面對大都會地區日益增長的車輛與人口,交通壅塞早已司空見慣,如何解決此問題也成為全球各大城市關注的議題。而空中計程車(Airtaxi),將可望帶動交通邁向下一階段的關鍵。人口的快速成長,加上經濟與科技的蓬勃起飛,造就21世紀的整體演進遠高於各個世代,然而文明的提升,連帶造成人口擁擠、交通壅塞等問題大量產生。所幸在科技持續演進之下,許多過去存在於科幻片的各項工具已不再是幻想,也讓空中,成為人們解決交通壅塞與時間耗損的新選擇。最早的空中計程車(Air taxi)的概念,起源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加速小型飛機運輸系統(SATA)興起,解決全美數千個空閒機場的研究,意外促成計程車概念點對點的空中包機興盛,連帶使得「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的概念於2009年登場,並吸引各大飛機製造商爭相投入研究,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航空公司加入布局。
日期:2022-11-10
10月23日中共20大落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翌日,港股無視於美股前一交易日的大漲,出現狂瀉千點的重挫行情,反映投資人的擔憂。
日期:2022-10-26
畢生追求言論自由的香港作家李怡,於十月五日病逝台北,享壽八十六歲;香港媒體人張潔平撰文悼念李怡,與讀者分享她所認識、文字之外的深情李怡。
日期:2022-10-26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曾說過一句話:「川普或許不是美國應得的總統,但絕對是中國應得的美國總統!」用這句話來解讀美中關係,相當精準又精彩。
日期:2022-10-25
中國人民解放軍「獵人頭」,把腦筋動到退役英國軍方飛行員頭上。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據傳已有30名退役英軍飛行員,在高薪誘惑下,參與協助訓練共軍。
日期:2022-10-19
在國際上大力支持台灣的,從美國、日本,如今英國也加入這個行列?英國新首相特拉斯(Liz Truss)9月接受美國CNN專訪時表示,絕不能讓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教訓在亞洲重演,因此英國「連同所有盟邦,需要確保台灣有能力保衛自己,這點非常重要」。好巧不巧,今年6月特拉斯在英國前政府的外交大臣任內,也公開提出類似的說法。英國是1949年10月中共建政後,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西方大國,但在前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執政期間,英國對中國的長年友好態度已經大轉彎,愈來愈提防北京。有英國國籍的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也是政經主題作家的汪浩認為,2020年夏天起北京開始實施嚴格的港區國安法,讓英國認為北京打破了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對香港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的承諾,導致了後續一連串緊縮對中政策的變化。汪浩也認為,在英國政府對台灣態度漸趨友善的背景下,台英關係從貿易、投資到教育文化,都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日期:2022-10-17
編按:中共二十大16日上午10點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政治報告,在涉台部分,他表示過去五年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展示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他還說,提出了「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針對台灣,習近平說「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他提到始終關愛台灣同胞,不過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決定」,「中國以最大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在實現建軍100年奮鬥目標方面,習近平說會全面加強軍隊建設,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健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體制。
日期:2022-10-16
2022年已進入尾聲,今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全球股市紛紛崩落,這其中又以連續下跌三年的香港股市最沈重。這一週美國股市帶頭一度急拉,但恒指仍出現16389的新低位置,這個指數正好是回到1997年香港回歸後創下的16365的價位,香港回歸25年,浮浮沈沈又回到回歸前,這個情景令人玩味!
日期:2022-10-15
編按:旅居台灣的香港知名政治評論家李怡周三(10/5)病逝於國泰醫院,享壽87歲。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過去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文章,被視為立場反共。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落腳台灣,認為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他曾經在臉書寫道,從來只有成功人士會寫回憶錄,失敗者的回憶錄誰要看:我在《世道人生》專欄的告別篇最後表示「將會向愛護我的讀友,細說我一路走來的失敗的人生」,有不少讀友留言說不接受「失敗的人生」的說法,他們認為我的人生是成功而不是失敗的。就個人、家庭和事業這三方面來說,我的人生成績單當然絕非失敗。有點成績的原因主要決定於我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就像美國股神巴菲特說他的致富是因為他中了卵巢獎券一樣,我因為成長和志業開展期是在殖民地的香港,而且處於海峽兩岸和香港經歷大轉折的時代,「國家不幸詩家幸」,劇變刺激寫作者的思緒,而港英時代的法治及在97後一段時期的延伸,為自由的編輯和寫作生涯提供了保護傘,這是我人生之所以稍有成績的幸運因素。現在香港的年輕作家,才學在我之上,也沒有這樣的好運氣,要以寫作來維持生計都困難,真為他們惋惜。但回顧我一生的追求,卻是不斷的感受理想破滅、價值敗壞的悲哀。多年前,香港電台舉行「香港書獎」的頒獎禮,邀我參加,主持人問我,在港台主持「一分鐘閱讀」節目多年,是否覺得香港的讀書風氣有了改善,我回答說,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的,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理想破滅在幾十年前就發生,當一個希望升起又接着破滅之後,我就對馬克吐溫的話深信不疑,他說,悲觀者與樂觀者的區別,是悲觀者掌握的資訊較多。對人類社會了解越多,對人性知道得越多,就越是不能樂觀。但悲觀不等於要消極。以寫作為終身志業的人,必須忠實於自己心中所想、所信奉的價值觀,我手寫我心,才對得起自己從事的工作。當然,所信奉的思想價值觀會經不起現實考驗而改變,那就仍然要忠實於這種改變,繼續我手寫我心。悲觀而積極,明知推動的價值難以實現仍然要推動,既是職責所在,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為了無愧於自己的一生。在事實敵不過謊言、真理敵不過強權的世界,在權錢色騎劫所有價值體系的世界,作為一個忠於自己的寫作人,很難避免不停地產生挫敗感。尤其是我寫作的時間如此長,面對的中國、台灣和香港的轉變如此大,回想我一生推動的不同時期的目標來說,我想到的無疑就是一個個挫折,是實實在在的「失敗的人生」。在以後的文字中,我會盡可能憑記憶講一個失敗者的故事。警惕我寫作的只有一點,就是避免陷入羅生門故事的美化自己的怪圈。而我在不斷挫敗之後仍然願意與讀友、特別是年輕讀友分享失敗人生的原因,是我常想起邱吉爾的名句:「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一個人的失敗人生或是一個人的終結,但不是後來者的終結。一個人的勇氣是他的永恆,也是後來者的永恆。邱吉爾的話推動我寫這個失敗者的故事,也是一直都是小有勇氣的故事。而《今周刊》在今年5月曾專訪李怡,評析香港政府以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逮捕香港「六一二人道支援基金」5位信託人,對香港社會具體影響與象徵意義,以下是訪談口述摘要。(原文刊載於2022/5/18,更新時間為2022/10/5)
日期: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