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混合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混合戰共有12項結果
國際總經

威權主義擴張愈發侵略性!賴清德:中國以混合戰、貿易武器化施壓「台灣將不卑不亢維持台海現狀」

總統賴清德周三(8/21)出席凱達格蘭論壇時提到,過去幾年來,威權主義的擴張,愈來愈具有侵略性。他舉例,俄羅斯隊烏克蘭發動戰爭、北韓威脅東北亞區域和平穩定、中東地區出現戰火,中國對周邊國家軍事恫嚇。賴總統接著列舉,中國發動混合戰,透過網路攻擊、認知作戰、假訊息、政治干預等手段,對各國進行滲透,並且試圖影響台灣和其他國家選舉;不僅如此,他也直言中國將貿易武器化,對台灣等國施壓、恐嚇。因此,賴總統重申台灣會無畏無懼、肩負起責任,他也會積極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包括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和民主國家強化夥伴關係以及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維台海和平穩定。

日期:2024-08-21

政治社會

若川普是下任美國總統 我國如何應對?美共和黨大老:川普會繼續挺台 但台灣自己要努力 不宜「沒付出、只想搭便車」

若川普真的今年在美國大選中勝出,再度成為美國總統,台灣應該如何看待?曾擔任美國駐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大使的共和黨籍前維吉尼亞州長吉爾摩(James Gilmore)認為,川普將會繼續支持台灣,但不論是台灣或其他美國盟邦,都不宜把維護自身利益或保衛本身安全的最大希望,都放在美國身上。吉爾摩指出,川普在第一任任期的部分作為,被外界視為孤立主義(isolationist)或美國不再挺盟邦,但他認為川普其實不希望盟國只想「搭便車」或「吃免費的」(free rider)。美國會支持台灣或其他盟邦,但盟邦自己要先努力,自己要變強,美國再來給予經濟或軍事支持。

日期:2024-05-07

國際總經

第一時間站出來挺台灣、烏克蘭!立陶宛為何如此勇敢?故事要從30年前數十萬人上街擋坦克說起

編按: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疫苗給台灣的歐洲國家,也是在俄烏戰爭中,最早呼籲並實施不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電力,並捐武器給烏克蘭的國家。自從立陶宛在台灣爆紅以來,各界對於立陶宛有許多好奇與疑問,這個國家為什麼如此勇敢、有什麼特色? 然而,相關的資訊有限,能夠看到的多是像教科書般簡略、被周邊大國欺壓的歷史敘述,或是僅限於暢銷的啤酒、巧克力,以及短期旅遊資訊。 作者在前往立陶宛前,也有一樣的困惑,深諳人們心中的疑問。因此在友人及出版社的鼓勵下,結合研究、採訪與親身經驗,深入介紹這個國家。

日期:2022-09-29

政治社會

「未來一年半是台灣民主體制最脆弱時期!」 中國恐全面滲透以影響九合一選舉 但台灣至少有兩招可反制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在東亞捲起千層浪。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觀察,隨著台灣進入九合一地方選舉及總統大選,未來一年半「將是台灣民主體質最脆弱的時期」,而中國肯定將全面滲透台灣,企圖影響兩個大選的結果,盼國人一定要注意。國立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則指出,從這次去台北松山機場及君悅酒店搶拍裴洛西專機及本人大多是年輕人可看出,國內年輕世代對中國長期打壓早已心懷不滿,如今北京又以軍事演習威嚇台灣,只會讓台灣人更討厭中國。

日期:2022-08-04

政治社會

林昶佐提「除役、免役或女性」受軍事訓練! 邱國正:當然可以研議...愛國不分男女老幼

無黨籍立法委員林昶佐周四(3/10)於立院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時提議,讓已除役或免役甚至是女性「這些有意願想守護家園的人,也能接受軍事訓練」。

日期:2022-03-11

政治社會

在台海安全中,半導體並非首要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學者瓦瑟(Becca Wasser)、拉瑟(Martijn Rasser)與 Hannah Kelley 發佈一份報告表示全世界對台灣電腦晶片的依賴程度,以及這種依賴如何將美國和中國捲入各種衝突。但其誇大了半導體穩定台海的重要性。

日期:2022-03-07

政治社會

「立陶宛模型」:臺灣如何連結波羅的海國家

臺灣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可謂外交閃電戰,重創北京當局戰狼外交政策及其與中歐的「17+1合作」計畫。立陶宛和捷克之所以選擇抗中挺台,除了中國試圖掩蓋新冠肺炎源頭、香港反送中暴力鎮壓、中國言過其實的對外經濟承諾之外,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負面評價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日期:2022-01-04

國際總經

指使群眾鬧場「反送中」、親中遊客亂扔十字架 立陶宛細數中國行徑「惡化觀感」!副外長:對中態度已確定

立陶宛同意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加深我國與立陶宛的關係,此舉一曝光立即引發中國不滿,昨(10)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中國前外交官王義桅更力行「戰狼風格」,對立陶宛撂下狠話,「再敢進一步舉動,不排除中國會與其斷交」;對此,有立陶宛官員向外媒表示,對中國觀感已開始轉變,且非一朝一夕之事,可說是日積月累而來。

日期:2021-08-11

政治社會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台灣與戰爭的距離:應替所有方案做準備

關於最近俄軍兵臨烏克蘭,以及解放軍緊盯台灣等事件,讓某些圈內人士提出警告,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很有可能一起測試拜登政府的底線。同時也有人認為,中俄兩國認為美國無力或無心協防台灣或烏克蘭,因此打算在這個時機點上同時出兵,以達成收復「昔日城池」的目標。另一派則分析說,無論是烏克蘭和親俄民兵的武裝衝突,解放軍機擅闖台灣防空識別區、或者派遣遼寧號在台海周邊進行軍演等,都僅僅只是試探而已。把這些小事件解讀成大規模軍事行動(入侵計畫等)的前夕不僅過於誇大,而且只會白白替張牙舞爪的國家強化其威嚇作用,反而對受到騷擾的國家人民造成更到大的心理壓力。

日期: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