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消費電子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消費電子共有369項結果
精選個股與解析教學

【麥克連】20220320精選個股:獲利穩健增長,且具高現金殖利率題材,受長線機構法人資金青睞的個股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3-20

生活消費

2022台灣跨境電商達人賽進入決賽倒數 看他們如何用數字的力量 走向新巔峰

由Alibaba.com舉辦的2022台灣跨境電商達人賽,即將在3月23日、24日舉辦決賽!看入選決賽的16家商家,如何從電商新兵,縱身一躍成為業績年翻數倍的電商達人,透過數字的力量,再攀事業新巔峰。

日期:2022-03-15

台股

聯準會緊縮貨幣,台股還有多頭機會嗎?前法人主管:選對股才是王道,「這族群」連美國商務部都掛保證

當風險存在,同時可以看到機會!因為疫情,全球股市得以大幅上揚兩年,台股不但創下新高,還強勢維持高檔。如今通膨高漲,很多人擔憂,使國際股市震盪,是否也是機會的另一開端?

日期:2022-02-07

理財

電池、顯卡有望獲利再拉高 成長股贏家點名「這7檔趨勢股」:拉回時可逢低布局

展望虎年,趨勢成長股贏家艾致富認為,今年是上市櫃獲利緩增長、股價波動加劇的一年,掌握趨勢題材成長股,將可望大幅提高獲利績效。在大盤指數方面,高低點可望在二萬五百點至一萬五千點間震盪,高、低點各落在第二季與第三季,理由是:雖然市場仍持續擔憂聯準會升息等不確定因素,但上半年資金較充沛,台股依舊有本夢比行情可期,指數或將持續在懷疑中成長。

日期:2022-01-26

科技

兩外資報告潑冷水:最快下半年回歸常態 二線晶圓代工遭降評 半導體缺貨題材掰?

半導體近一年缺貨已成為常態,但近期外資陸續降評二線晶圓代工廠後,是否代表供不應求的態勢即將出現反轉?

日期:2022-01-12

理財

美股產業趨勢與資金流向盡在愛挖寶,四大重點分類助你輕鬆選好股!

“美股怎麼選股?這麼多投資標的,我到底該如何選擇?除了蘋果跟特斯拉的股票,好像都不夯?”不論是投資新手,或是美股老手,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我們都必須花費許多時間消化資訊,就算下載了堪稱好用的APP,也是越載越多,終於在大費周章地準備之下,投資人才能進行精準分析,得到具備價值的市場洞察。

日期:2022-01-11

科技

台積電去日本「果然沒白吃的午餐」? 日媒:想拿到900多億政府補貼 最少得生產10年 加上這兩條件!

日本讀賣新聞今(11)日獨家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決定,凡是要在日本設立先進半導體工廠的業者,若想獲得官方補助金,必須符合最少生產十年、半導體供需吃緊時需增產,以及防止技術流向海外等三大條件。台積電(2330)將在九州熊本建立的晶圓廠,可望獲得日方補助4000億日圓(約974億元台幣),因此必須符合上述條件。熊本晶圓廠預計今年動土,預計2024年底前投產,預計創造約1500個工作機會。上述報導尚未獲得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經濟部)證實,但由於吸引台積電設廠是日本政商界的大事,日本媒體追逐相關新聞的腳步很緊,因此台積電日本設廠案的任何消息,都受到外界高度矚目。

日期:2022-01-11

台股

3大晶片廠近身肉搏搶產能,專家:英特爾CEO走訪台積電有3層圖謀,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關鍵原因是「這個」!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近期開始出現雜音,還有美系外資拋出風向指出記憶體澟冬將至、半導體缺貨潮將告終,甚至摩根史坦利連續兩年大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目標價,但是,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曾表示「半導體將迎接黃金十年」,而在今年剛剛落幕的2022消費性電子展(CES)展出的電動車,或是個人電腦的新品,都在在顯示出半導體產業仍十分暢旺。

日期:2022-01-10

科技

三星輸了!記憶體技術被美光超車…..從台積電董座的驚人評論,看全球半導體3大重要趨勢

日前台灣半導體大廠齊聚李國鼎紀念論壇,參與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旺宏等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會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提到,「美光的記憶體技術已經超越三星」。

日期:2021-12-09

科技

「台積電做這麼好,生技業不見得做不到!」 醫學博士黃崇仁:台灣生技醫療大有可為 但這兩大弱點要解決

力晶集團創辦人暨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台灣不僅半導體實力是世界一流,在生技醫療產業的前景同樣可期,「台積電做這麼好,生技業不見得做不到」,並看好科技業及生技醫療業共同發展的未來。但他也直言,與科技業相比,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有兩大弱點,第一是民間研發動能不如政府,大家老想著要去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或學術圈做研究,也就是花政府經費,「產業不太想拿錢出來」,與科技業有很大差別。第二,同樣與科技業相比,國內生技業的研發能力或能量不足,因為台灣在生技醫療產業培養的博士人才數量,遠遠不如在科技業的博士規模。

日期: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