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去年調查發現,台灣進口保健品與國外價差貴了兩、三倍,究其原因,進口保健品的關稅高達三○%,是關鍵之一。關稅是否應調降,引起正反雙方辯論。
日期:2023-03-29
《今周刊》去年9月發佈的 1343 期封面故事 〈一顆維他命背後千億競技場〉 ,戳破我國保健品(錠劑、膠囊狀食物製品)關稅過高的問題,成本恐怕轉嫁到消費者,影響國人健康權,也引起立委質詢關注。《今周刊》本月16日邀集產、官、學各界召開研討會,討論保健品關稅調整的可能性。
日期:2023-03-28
立法院在新會期即將審查《全民共享條例》,民眾在開心即將領到6000元的同時,民眾黨示警:「勞保虧損嚴重,要防止破產至少每年須撥補1千多億元,現在每年撥補百億根本不夠。」在勞保破產危機持續壟罩的情況下,民眾領6000元能心安嗎?
日期:2023-02-17
今周刊編按:日本財務省週一(10/31) 表示,10月干預匯市的部分共花費6.3499兆日圓,創歷史新高,雖符合市場預期,不過也幾乎是9 月干預規模的兩倍。根據FX168財經報社報導,伊藤忠綜合經濟研究所(Itochu Research Institute)分析師Atsushi Takeda表示,「日本應該還有超過10兆日圓的現金,因此像9月和10月的大規模干預,可能還會發生三到五次。」他說,10月的數據基本符合他對10月21日和24日6萬億日圓干預的預估,此外還有更多規模較小的入市行動。
日期:2022-11-01
中共二十大已於日前落幕,習近平再將個人權力推至高峰,卻非中國經濟發展的好消息。在經濟挫敗的景況下,習政權恐對內煽動民族主義作為維穩手段,台灣人對此不可不慎。
日期:2022-10-26
在美國10/13公布強於預期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後,日圓創下1990年以來新低,匯率一度貶至1美元兌147.67日圓,直逼150關卡,日本央行是否會出手干預,引發市場關注。美國銀行證券外匯策略師 Shusuke Yamada認為,僅有日本當局的單邊干預,日圓的跌勢不太可能逆轉。根據日銀14日公佈的貨幣供給量數據顯示,因民眾存款金額持續大增,帶動2022年9月M3較去年同月揚升2.9%至1563.8兆日圓、創2004年4月統計來歷史第3高,也因日圓走貶,讓外債增幅再擴大。日圓重貶、日本鬆綁邊境管制,加上台灣0+7上路,不少民眾開始規劃要到日本大玩特玩,也有人考慮買日圓賺匯差,不過現在是進場的好時機嗎?
日期:2022-10-17
從古代的以物易物,到如今使用貨幣進行交易,「消費」是必然存在的行為,同時也牽動國家整體經濟。但不論購買服務或商品,都會使用到地球資源,但能源終究有限,若不改變「大手大腳」的消費行為,終有一日面臨耗竭困境。為此,《機智購物生活》一書探討消費行為對個人心理、環境影響,並提出一場「思想實驗」:倘若人類停止消費,會發生什麼事?
日期:2022-10-14
10月13日入境檢疫可望「0+7」(國人返台不用居格,自主檢康管理7天),也同時解除旅行社帶團出國的禁令;在COVID-19疫情爆發的前一(2019)年的,台灣人到日本旅遊的人數約為491萬,遠超第二名中國的404萬人次,說日本是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由此可知,未來出國免隔離後,日本將成為旅遊首選之一。
日期:2022-09-24
世界各國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莫不寄望於後疫情時期釋放出來的被壓抑需求,以提振疲弱的經濟,怎奈又遭逢烏俄戰爭所引發的能源與糧食危機,各國央行積極升息以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在決策官員與經濟專家絞盡腦汁之際,有人開始在酒的身上打主意,鼓勵民眾多喝酒來活絡經濟,多喝一杯真的能提振經濟嗎?
日期:202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