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海外市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海外市場共有903項結果
科技

小米揮刀砍總部9成35歲以上員工?官方回應了…近5成營收靠海外,「3麻煩」擋不住

小米在2022上半年,3個月內解僱了逾9百名、約占總數3%的員工,近期又傳出武漢總部35歲以上員工只會保留10%,意即裁員9成;不過,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透過微博回應此消息為謠言。小米公布2022年財報,全年營收人民幣2,800億元(新台幣1.2兆元),年減14.7%;淨利潤人民幣25億元(新台幣110.5億元),年減87.2%;境外收入人民幣1,378億元,年減15.8%,占總收入49.2 %。營收、獲利下滑面臨挑戰,小米今年也宣示將「規模與利潤並重」定為集團2023年的經營策略。

日期:2023-05-15

科技

蔡明興喊「生技潛力遠勝金融」、蔡宏圖旗下創投押3成、生策會新理事1/3是科技老闆… 市值飆破1.4兆! 市場大咖為何瘋生技?

近一年來,儘管加權指數表現溫吞、大盤整體市值減少,但生技總市值卻是逆勢創高,衝破1.4兆元,當資金紛紛湧入,看好生技發展趨勢的背後,有哪些在產業間逐漸出現的質變,讓市場大咖也要加碼投資?

日期:2023-05-10

生活消費

「備份豆腐」走紅日本,一年賣2億…無畏疫情營業額3年翻3倍,再推新產品搶攻市場

為了走出海外,台灣品牌使出渾身解術!來自台灣的新創公司Maktar,過去以明星3C商品「備份豆腐」打響知名度,甚至成功打進日本市場,日前Maktar推出全新商品「Nukii智慧型隨身碟」,進行首次台日同步聯動集資,短短一個半月累計集資達167萬元,交出亮眼成績。

日期:2023-05-08

傳產

成運二林電動巴士園區動土!估明年底完工創造5000億產值

成運中科二林電動巴士園區今(7)日動土,為全亞洲、中國以外最大電巴產業園區,預計在2024年底完工。董事長吳定發表示,投產後年產量可達6000輛整車、零組件2萬輛,創造約5000億的產值,目前也與國內供應鏈積極接洽,全力衝刺國產電巴。

日期:2023-05-07

科技

金雞母柴油巴士營運喊停 全力衝刺電動化 成運10年燒30億轉型 躍居快充電巴一哥

成運從製造柴油巴士起家,二○一三年開始推動轉型,董事長吳定發更在二二年放棄本業,完全轉為電動巴士製造商。他們究竟怎麼做到?又為什麼敢這樣做?

日期:2023-05-03

理財

2檔新股、現增股申購本周開跑,都抽中直接賺逾7萬!「這檔」報酬率衝破6成

本周有2檔新股辦理公開申購及現金增資,包含保健食品廠綠茵生技(6846)以及貿聯-KY(3665),2檔申購日期從5/3到5/5,抽籤日皆為5/9。綠茵生技預計5月中掛牌上櫃,公開申購每股申購價格68元,承銷張數464張,以周二(5/2)興櫃收盤價111元計算,價差達43元,若幸運中籤者可賺4.3萬元。貿聯-KY辦理現金增資,承銷價為230元,以周二收盤價261元計算,中籤可賺3.1萬元。2檔報酬率依序為綠茵生技63.24%,以及貿聯-KY為13.48%。

日期:2023-05-03

美食旅遊

農產品外銷如何透過母雞帶小雞,助攻臺灣鳳梨掀海外金色旋風

時序入春夏,正是南臺灣鳳梨的飄香時刻,隨著種植技術提升,品質好、甜度高的臺灣鳳梨,所到之處屢屢掀起金色炫風,是外銷水果之王,2019年全盛時生鮮冷藏鳳梨年外銷量達5萬1,476噸,產值逾20億元,又以中國與日本為最大宗國。然而2021年中國海關總署以檢出介殼蟲害為由,宣布暫停進口;台農發不願讓臺灣鳳梨外銷之路蒙塵,攜手農民、包裝廠、冷鏈運輸一條龍助攻,將臺灣良品打開澳洲、新南向成熟國家市場,在農委會指導下,協助農民落實源頭田間管理,獲得日本消費市場99%正面評價,照亮臺灣鳳梨外銷之路。

日期:2023-04-24

政治社會

台灣告贏了!印度調高資通產品關稅,WTO認加稅20%違反協定…去年涉及出口額達283億

行政院經貿辦周二(4/18)指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宣布我國控告印度提高資通訊產品關稅案獲得勝訴,去年我國對印度涉及本案的出口額已達9.3億美元(約新台幣283.7億元),此勝訴判決彰顯我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為業者主張權益、捍衛我國出口利益,行政院感謝審議小組支持我方主張。

日期:2023-04-19

國際總經

92歲巴菲特親訪日本,豪氣增資五大商社股價應聲大漲…波克夏進軍日本號角已吹響?

今年92歲的巴菲特4月11日罕見訪日,透露已提高日本五大商社持股比例。消息一出,五大商社股價上漲,巴菲特也鬆口未來擴大對日投資規模的可能性……

日期:2023-04-12

國際總經

「他沒有政敵,也沒有朋友…」植田和男接下日銀總裁大位,能否帶領日本走出新局?

黑田東彥正式將日銀總裁一職交棒給植田和男,經濟學者出身的他,除了要面對各式各樣量化寬鬆帶來的副作用之外,還得顧及政界風向……

日期: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