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人總是喜歡反駁別人。無論你說任何事情--哪怕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他們都會點頭說:「是的,但是……」
日期:2018-07-23
面對無家可歸的人,社會能否給他們一個活命的機會?當台北街友面臨日曬雨淋、睡車站清晨6點就必須離開、一度面臨行李被清除之危機時,位於台南市中心的一處地下道在市政府規畫下,成了獨樹一格的街友「宿舍」;走入地下道,住民緊挨牆邊鋪好床位互不打擾,空氣漫著香茅油的清新,地板也在街友自主打掃下刷得發亮、光腳走路也不會弄髒,可能比有家的人還乾淨許多。
日期:2018-07-21
現代女性蠟燭兩頭燒,工作、家庭都要兼顧,好不容易累積的財富,卻常因一時心軟而借出去。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我看了許多女人的故事,她們賺錢能力好,或是因為刻苦耐勞,在中年後,慢慢累積了一筆『養老金』,但最後這筆財富卻容易失守,使得老了,才為金錢不斷憂愁。
日期:2018-07-18
婆媳之間的關係,真是既複雜又微妙!說是以母女互相稱呼,卻又很難像真正的母女那樣親密、無所不談。
日期:2018-07-18
近幾年,台灣出版界熱門的話題之一,莫過於由《被討厭的勇氣》帶起的阿德勒心理學旋風,以及一波阿德勒研究熱。阿德勒是20世紀初期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和佛洛伊德、榮格被譽為「心理學三巨頭」;他的理論是教育界運用最廣泛的心理學。教養方式千百種,父母不免困惑自己的方法到底有沒有效。阿德勒提出每個孩子心中有4個渴求(4C),只要掌握4C原則,就能培養出有歸屬感、有能力、有價值感、有勇氣的孩子。
日期:2018-07-03
「割肉救父」的孝道美德未來將不存在?長年研究醫療人類學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凱博文(Dr.Arthur Kleinman)指出,隨著人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孩子是否願意照顧下一代,已經成為無法保證的未來,為了因應高齡社會變遷,他推動全球家庭關懷計畫,研究如何將科技結合社會系統,改善老貧家庭所面臨的困境。
日期:2018-06-25
在世界儀隊錦標賽奪得滿場喝采,蘇祈麟為撒手鐧取名「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名字「中二」,卻藏了10年裡笑中帶淚的辛勤付出。
日期: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