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6000元將在週三(3/22)開放線上登記,財政部宣布登記前5日將採分流方式,由身分證尾數0、1的民眾最先開始登記,23日至26日則依序開放其他尾數的民眾登記。財政部說明,規劃建置的「全民共享普發現金」宣導網站及客服專線「1988」,週一(3/20)上午10時起正式上線;其中,登記入帳網站3/22開放線上登記,「ATM領現」及「郵局領現」的開放時間尚待政院公布。財政部召開「全民共享普發現金宣導網站上線暨線上分流登記說明」記者會,政務次長阮清華表示,目前規劃發放方式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5種方式發放。分流登記期間(3/22至3/26)將採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尾數分流,每日開放兩組尾數的民眾登記,身分證尾數「0」、「1」的民眾可在3/22率先登記。3/23為「2、3」,3/24「4、5」,3/25「6、7」,3/26則為「8、9」。
日期:2023-03-20
行政院通過特別預算案,其中普發現金部分編列1417億元,民眾每人可領現金6000元,預估全國2355萬多人都可領到。規劃發放方式將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共5種方式,民眾可自行選擇領取方式,包含本國人在內4大族群都可領取,目前規劃發放時間為半年。還沒領到錢,不少人都默默規劃要如何運用這筆錢;政府提供的5種管道該怎麼領才最划算?有銀行業者指出,「登記入帳」是最方便的;此外,如果民眾將這筆錢存進高利活存數位帳戶,還有機會「用小錢生大錢」。
日期:2023-03-08
非明文規範,卻是個無形障礙。即使台灣已倡導「性別平權」觀念多年,但女性在職場上,遭遇「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導致職涯發展受阻的案例,仍屢見不鮮。「我們身上,都有很多角色,為人父母、子女、丈夫、妻子,這麼多角色,就有很多責任,當不同角色之間的責任出現衝突,加上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時,就可能讓女性在職場上,遭遇不公平對待。」談到「玻璃天花板」對女性職涯的影響,104集團總經理黃于純,提出了前述觀點。
日期:2023-03-07
2002年3月8日,《性別工作平等法》正式上路,實施迄今將滿21年,在促進性別友善的這條路上,台灣職場,繳出了一張什麼樣的成績單?
日期:2023-03-06
疫情常態化,餐飲市場全面復甦,王品、豆府、乾杯、橘焱胡同、麥當勞與摩斯等連鎖餐飲集團卻面臨內需服務業缺人缺工,缺額占員工編制10%至20%不等,業者一方面擴大徵才除全面上調薪資,並標榜「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推出各種特殊員工福利搶人。
日期:2023-03-06
立法院會周二(2/21)三讀通過攸關普發現金6000元、預算規模達3800億元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行政院周四(2/23)也通過特別預算案,並送入立法院審議。財政部今宣布,規劃發放方式將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共5種方式,民眾可自行選擇領取方式,包含本國人在內4大族群都可領取,目前規劃發放時間為半年。(原文刊載於2023/2/2,更新時間為2023/2/23)
日期:2023-02-23
2023/2/15更新:行政院政府規劃普發現金6000元,其中一個領取管道是透過ATM領取,引發ATM數量與鈔票備量是否足夠應付龐大領取潮的擔憂。金管會周二(2/14)公布最新消息指出,目前已經確定全台共有2萬4922台ATM都可領取6000元,數量占全體ATM比例約76.5%。其中,ATM全台最為普及的中華郵政公司表示,目前ATM已經完成程序修改,將配合政府同步進行壓力測試,未來在ATM插入金融卡且只要輸入身分證號碼和健保卡號就可領取。除了有8家公股行庫(台銀、土銀、華南銀、兆豐銀、一銀、彰銀、合庫銀、台企銀)的ATM加入紓解領鈔人潮的壓力,另外也有包括國泰世華銀、台新銀行、中信銀行及郵局。金管會也強調,在行政院宣布可以領6000元前,將積極輔導協助這12家行庫進行壓力測試與要求其增加補鈔頻率,並配置充足的客服人員,對極端情境妥為規劃跟因應,要讓民眾都能順利領到這個從天而降的紅包。
日期:2023-02-15
家中如果有0~未滿3歲的小朋友、居家托育的孩童,原本每月的托育補助,現在台北市已拍板加碼1000元,預估家長們1年可省下1.2萬元,最快2023年下半年上路。
日期:2023-02-13
下周一(2/13)即將迎來開學,若父母這時候失業該怎辦?勞動部為減輕非自願離職勞工子女就學負擔,提供111學年度第2學期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自2月15日開始受理申請,3月17日截止。若子女同時有2人以上就讀大專校院,補助金額再加給2成,也就是可以拿到5萬7600元補助。
日期:2023-02-10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