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政策51天內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官方棄守堅持了近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解封」的關鍵倒數。力拚「快速達峰」的中國,將如何衝擊台商? 「中國需求」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最終,展望解封後中國的復甦之路,又存在哪些機會與變局?
日期:2023-01-04
中國放寬清零政策後,疫情急遽升溫,但仍宣布於明年1月8日解封邊境,導致各國繃緊神經,祭出相關入境管制措施,就是怕中國疫情擴散蔓延。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最新宣布,自明年1月5日起,自中國、香港和澳門入境的2歲以上旅客,都需要提交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或是染疫已復原的健康證明。美聯社預估,1月農曆年假期間,可能會有數百萬中國民眾出境。位在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大區(Lombardy region )當局12/28指出,來自中國的旅客篩檢結果,有約半數都呈現陽性,12/26飛抵的2個航班裡,一架班機上92名乘客有35人驗出陽性,陽性率38%;另一架班機120名乘客,共62人驗出陽性,陽性率高達52%。南韓最新也宣布至明年2月底前,中國旅客在登機前、以及入境後首日都需接受PCR篩檢。(原文刊載於2022/12/29,更新時間為2022/12/30)以下,《今周刊》整理各國加強對中國入境旅客的管控措施:
日期:2022-12-30
國內新冠疫情連8天上升,指揮中心週三(12/28)公布新增27,942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226例,另外死亡個案有25例,今日新增的病例數較上週三多8891例,增加約46.7%。此外,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拍板,自中國入境者將實施採檢,具體內容將由指揮中心公布。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證實,將針對從中國大陸入境的旅客全面使用唾液PCR採檢。指揮中心下午也宣布,自明年1月1日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日期:2022-12-29
據韓國《京鄉新聞》 26 日報導,韓國疾病管理廳當日表示,韓國國內出現首例感染「食腦變形蟲」病例。報導稱,該患者出現相關症狀 10 餘日後因突發腦膜炎死亡,疾控部門在其樣本中檢測出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又名「食腦變形蟲」)的基因。
日期:2022-12-28
為向海外僑胞及國內各界報告111年僑務重要施政成果,僑委會在「運用新科技與模式擴大服務全球僑胞」、「深化全球僑胞與臺灣在各領域的連結與合作」、「發揮臺灣優勢協助全球僑胞在僑居地生根茁壯」及「匯聚全球僑胞能量壯大臺灣」等四大僑務工作目標下,推出各項工作方案,並就外界較為關注者,特別臚列並分享年度工作十大亮點,除感謝海內外各界一年來對於僑務工作的鼎力支持,更期盼藉由回顧及梳理亮點工作成果,作為宣示未來僑務工作推展的重要取向與重要目標。
日期:2022-12-27
中國國家衛健委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隔離檢疫管理措施,同時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公民出境旅遊也將「有序恢復」;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在臉書表示:「關鍵字大家都看到了,只能自己看著辦」。中國在宣布鬆綁防疫管制後,其旅遊平台「同程旅行」公布數據指出,出國簽證搜索量瞬間暴增10倍,而國際機票的搜索量也激增8.5倍;其中,中國民眾最關注的海外旅遊目的地依序為日本、南韓、泰國。面對中國疫情延燒卻又鬆綁疫情管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12/27)日宣布,將強化對中國入境人士的邊境管制措施,自12/30起,所有從中國入境的旅客以及7天內曾經到過中國境內的旅客,在入境日本時,必須強制接受檢測;只要檢測結果為陽性,就必須接受7天隔離,避免日本受到中國疫情波及。
日期:2022-12-27
價格低迷時買入優質資產並長期持有,貝爾納.阿爾諾為價值投資典範,我們可從其併購史、甚至在歷經新冠疫情後再創集團價值新高的過程,領略投資真諦。
日期:2022-12-21
十二月十六日,全球組裝代工龍頭鴻海正式宣布處分中國紫光集團持股,究竟相隔不到半年隨即撤資,背後有什麼原因?
日期:2022-12-21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3)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過去兩年企業經歷了疫後復甦、供應鏈重組、人才短缺等風險,在眾多風險中,台灣最具影響力50位企業CEO認定台灣企業最大的風險為「監管法規風險」。
日期:2022-12-13
台積電12月6日(台灣時間12月7日)在美國亞利桑納州舉辦裝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重要客戶,包括蘋果(Apple)、輝達(NVIDIA)、超微(AMD)、美光(MICRON)等高層站台力挺。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社長針對外界討論的「科技供應鏈去台化」指出,未來是分散型的生產體系和區域市場。
日期: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