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據南韓聯合參謀本部週二(10/15)消息,北韓於周二中午12時左右,在南北韓軍事分界線(MDL)以北,炸毀京義線、連結南北韓間的東海線部分區間道路,目前北韓暫無回應。而南韓軍方也表示,回應北韓炸毀兩韓連接公路以北路段,南韓軍方也在兩韓軍事分界線以南區域開火回擊。稍早南韓京畿道行政第一副知事宣布,將坡州市、金浦市、漣川郡列「危險區域」,另外也禁止對北韓投放傳單。外媒報導,北韓總參謀部曾於10/9發出聲明,將要完全斷除和大韓民國(南韓)之間的道路與鐵路,實施堅固的要塞化工程,而且據了解,去年11月開始就已經開始相關業務,埋設地雷等方式達成阻斷目的,且北韓從8月起就封鎖京義線與東海線。根據news1.kr報導,南韓軍方表示,北韓轟炸並未對軍隊造成任何損害,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的影片中可以看到,道路上發生人為爆炸,北韓士兵在一旁觀看,爆炸的位置被護盾覆蓋。爆炸發生後,北韓挖土機和自卸卡車出現在現場,據推測,這些重型設備的目的是移動爆炸後產生的碎片。參謀長聯席會議公共事務室主任李成俊在當天的例行簡報中表示:「如果引爆大量爆炸物,可能會受到聲波、振動或飛行物的影響。」李成俊表示,如果南韓發生損害,將採取相應措施。南北韓分裂而被切斷的京義線、東海線鐵路,2000年前南韓總統金大中與前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舉行首次南北韓首腦會談後,兩韓同意連接京義線和東海線鐵路和公路,並於2002年9月舉行奠基儀式。但由於金剛山韓國遊客被殺及北韓核試驗、導彈挑釁等問題,兩韓關係經歷波折,京義線和東海線僅存於象徵性的存在。南韓媒體也報導,北韓炸毀的這條路,是由南韓投資,金額相當於1800億韓元(約台幣42.5億元),名義上是北韓借的,但北韓從來沒還過這筆錢。
日期:2024-10-15
總統賴清德10日上午發表國慶演說,表示他的使命是堅持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說,賴清德的講話蓄意割裂兩岸歷史連接,重談互不隸屬,堅持主權等論調,變換花樣販賣台獨謬論,再次暴露其冥頑不化的台獨立場,阻擋不了「中國必然統一,也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謀獨挑釁是死路一條。」
日期:2024-10-10
民粹政策多好用?泰國政府最知道。流亡海外的前總理戴克辛回國後,混亂多年的政局逐漸回穩,財務困窘的政府堅持普發一萬泰銖,更讓三十七歲的年輕總理支持度大增。
日期:2024-10-09
今周刊編按:伊朗1日晚間朝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飛彈攻擊,1小時發射近200枚飛彈,大多數遭美國海軍驅逐艦、以色列空軍聯手發射攔截發彈射下,目前以色列沒有傳出任何人傷亡。法新社報導,在伊朗發射飛彈約1小時後,以色列宣布威脅已不復存在「而且決定全國各地民眾現在獲准離開(防空)避難所」,並表示已攔截「大量」伊朗發射的飛彈。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在戰情室密切關注情勢。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應聲上漲逾2%,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11月交割價上漲1.66美元,漲幅達2.44%,來到每桶69.83美元,美股道瓊指數收盤跌173.18點或0.41%,收報42156.97點。隨著以色列和伊朗和其中東盟友衝突擴大,尤其是以色列加大對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高層的打擊力度後,雙方對抗預期將進一步加劇。
日期:2024-10-02
中共建政75週年前夕,中國國防部25日早上宣布向太平洋發射1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解放軍所屬的《中國軍號》微博號週四(9/26)上午公布畫面。中國上次試射飛彈是在1980年5月進行的「東風-5」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這是相隔44年,中國罕見向太平洋試射彈道飛彈。日本表示事前並未收到警告,並與紐西蘭、澳洲一起表達擔憂。此洲際彈道飛彈射程涵蓋美國本土,有專家認為,這很明顯地是在對美國釋放訊息。美國則表示,中國在試射前已通知美方,「是減少誤解、誤判的正確步驟」,不過仍希望中國可對相關發射行動明訂出更有規範的雙邊通知機制。民進黨中國部批評,中國派遣軍機艦侵擾周邊國家還不夠,共軍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破壞全球和平穩定,完全就是「印太惡鄰」。
日期:2024-09-26
(今周刊1449)疫情時期,電子商務成為企業「活下來」的妙藥仙丹,然而Nike強推直營策略,重押電商終至迷失,很快吞下業績慘跌的苦果。除此之外,Nike究竟還犯了什麼錯?
日期:2024-09-25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上,發表了一段因為未關閉麥克風而意外錄下的談話。他提及,中國繼續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在台灣海峽等地區「測試我們」。
日期:2024-09-23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案,北院今天認定他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勾串、滅證之虞,裁定羈押禁見,部分外媒以台灣第3大黨領袖涉貪、捲入地產重建醜聞進行報導。
日期:2024-09-06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期望創造歷史,成為美國首位亞非裔女總統,但她在演說、集會和投入競選後的第一次媒體專訪中都避免提及種族和性別。
日期: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