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巴特是誰?一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為何能掀美國與川普的憲法大戰?他自小就想從事法律工作,成為法官之後,更一路站在弱勢者一方,全力守護。
日期:2017-02-23
「過去律師常遇見離譜誇張的判決,能做的,卻只有幫當事人上訴,然後祈禱他們遇到好法官,獲得公正的審判。推動司改的動力,大概就來自當事人的眼淚。」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林永頌,幽幽地追憶自己二十年司改路的起點。
日期:2016-08-25
不只要有嚴格的專業訓練,德國更要求法律人的「人生歷練」:一位法律系學生畢業後,必須通過國家考試、實習、第二次國家考試,才能成為「完全法律人」。
日期:2016-06-23
「正義不僅應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這句著名的法諺,恰好是當前台灣司法的寫照。身為正義守護者,台灣司法卻因遠離社會脈動、難與外界溝通,讓人民失去信心。強烈的不信任,導致人民對司法恐懼、冷漠,形成惡性循環。法律源於人民集體意志,只有讓人民看見司法、讓司法聽見民意,才能扭轉信心危機。
日期:2016-06-23
九月二十五日,身陷濫權監聽風暴的檢察總長黃世銘赴立法院備詢,當天媒體焦點都集中在黃世銘首次坦承監聽檢察官林秀濤,且曾兩度進總統府說明案情,沒有人對趕在午休前質詢的劉櫂豪留下深刻印象。
日期:2013-10-03
《法官法》三讀通過,改革派爭到了三席外部評審委員,提高法官評鑑的透明度,卻無法影響表決結果。到底是「何方神聖」阻撓了台灣司法改革的腳步?
日期:2011-06-23
宜蘭地方法院院長黃瑞華請辭事件,不僅凸顯台灣法官「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態度,更是台灣司改運動一大反挫。不但人民對法官的審判品質失望到了極點,就連法院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日期:2011-06-16
法官收賄、司法沉淪,各界開始討論研議將近二十年的《法官法》是否應該快速訂立。然而綜合專家意見,《法官法》只是司法改革的起步,關鍵還是在於法官「自律」,畢竟,法官是良心事業,「他律」所能扮演的角色,相對有限。
日期:2010-07-29
多年來在行政體系從容遊走於各黨派之間的賴英照,沒想到這次卻在當上司法界最尊崇的司法院長後,因為法官集體收賄案而辭官下台,為他的仕途留下不圓滿的結果。他的下台,身段尚稱優雅,但也留下諸多難解的司法難題。
日期:201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