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面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顯著,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UN SDGs)、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等團體今舉辦「同島一隊#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記者會,呼籲各界即刻採取行動,積極減碳並強化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以減緩災害衝擊,一起逆轉氣候危機。而「同島一隊 #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已規劃系列活動、論壇,預計將在下半年陸續登場,邀民眾共襄盛舉。
日期:2021-08-25
2020年8月1日,一個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日子,這一天國家人權委員會正式成立,從此臺灣有了國家級的人權機構,掀開人權史劃時代的新頁;轉眼間週年已至,國家人權委員會舉行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一週年只是起點,未來將一步一腳印,為落實與促進人權做最大的努力。一年前,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當天,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陳菊在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致詞強調,一年來如履薄冰,儘管人力、資源及經驗有限,又逢疫情肆虐影響,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依然上下齊心,全力以赴,投入各項國家人權業務。
日期:2021-08-20
經過公民團體與學者二十年的努力,人權會在去年八月成立,如今已滿一周年。回顧過去一年,陳菊雖坦言不無挫折,但強調將務實面對未來挑戰。
日期:2021-08-11
拜登政府上週發布香港商業警告,對 7 名中國官員實施金融制裁,對此,中國外交部週五 (23 日) 晚間宣布,對美國前商務部長羅斯 (Wilbur Ross) 在內等 7 名美方人員與實體採取反制措施。
日期:2021-07-24
原定7/5為上網登錄並辦理「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助的最後一天,但為配合擴大適用「109年個人各類所得總額未達新台幣40萬8000元」及「持中華民國發給永久居留證」政策,勞動部宣布,截止日將延後至8月9日。
日期:2021-07-06
為合理、精準使用農藥,確保食品安全並降低出口風險,農委會希望立法在農民與農藥商之間,建立「植物醫師」把關,制度試行三年來,成效也頗受農民肯定。
日期:2021-06-30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上個月,蘋果(Apple)推出新政策,要求應用程式須取得用戶同意,才能取得IDFA,這是一個資訊安全的新時代到來,全球用戶在虛擬世界的應用,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日期:2021-05-19
現代消費者講究居家、辦公空間的美感與舒適,帶動室內設計產業蓬勃發展。然而這個產業已經走向高度專業、細緻分工,需要透過「室內設計技師」的國考制度,培養更完整的分層分級,有效提升執業水準。
日期: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