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覺得,健保卡上的名字,往往不是真正的病人──每次宇晴來看診時,我都有這種感覺。宇晴從國三開始來我的門診,在這之前,她已在數位同事的門診輾轉過。從小,她在學校的行為問題就多得嚇人,舉凡翻桌、打人、嗆老師,一樣不少。看過宇晴門診的同事警告我,宇晴曾在他的門診跟媽媽吵架到失控,在診間賞了媽媽一巴掌。「你知道嗎?小孩呼媽媽巴掌的時候,爸爸還坐在椅子上,完全沒有要阻止小孩的意思欸!」同事大搖其頭地表示。所以當我看到宇晴時,實在很難把眼前清秀、沉靜的女孩,與同事口中那個呼媽媽巴掌的女生聯想在一起。
日期:2023-10-11
為什麼沒抽菸喝酒還會得肺腺癌?為什麼喝咖啡肝腎功能竟然一直衰退?為什麼一睡覺就鼻塞嚴重?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和「慢性中毒」有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台灣人生活中常見5種毒,分別是吸入毒、黴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與容器毒及經皮毒,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但慢性中毒往往因為無自覺的習慣,導致不知不覺每天在中毒;就算年輕時肝腎功能較好,症狀不明顯,但長久下來,輕則傷肝、腎、心、大腦、骨髓和免疫系統,重則癌症。
日期:2023-10-05
離開了每天在眼前晃動的事情,才有機會去留意自己的身與心,我覺得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之一,就是健康。
日期:2023-10-05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1年提出「8020」計劃,倡導80歲以上老人能擁有20顆自然牙。不過據衛福部調查顯示,台灣80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率高達12.7%,僅不到2成人還有20顆以上的自然牙。缺牙會導致吞嚥障礙,無牙也會增加失智、認知退化的風險,近年研究更進一步發現,每掉一顆牙,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缺血性中風等風險就會提升約1.5%!而造成國人缺牙的兩大主因,就是牙周病及蛀牙問題。過去衛福部推動6歲以下兒童定期塗氟,以減少蛀牙形成,今年(2023)起也針對65歲以上民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7大類族群提供每90天免費塗氟一次,降低齲齒風險。
日期:2023-10-05
我之前跟一群跨國藥廠的台灣CEO餐敘交流,會中聊到目前台灣的生醫科技可能美國跟日本等大國相差10~20年,即使台灣非常努力,因為大家都在進步,可能20年後都沒有辦法超日趕美。但國土面積和人口和台灣相差不多的瑞士,為何可以出現Novartis (諾華)、Roche(羅氏)、AZ(阿斯特捷利康)…等國際大藥廠,這就說明了資源的多寡、國家的大小,並不是能否躍上國際舞台的重點。
日期:2023-10-04
使用AI可以提高醫療服務的效能,另一方面,我之前一直在推廣「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未來如果有機會將AI人工智慧運用在「家庭責任醫師機器人」上,或許可以減少民眾舟車勞頓前往看病的次數和麻煩。
日期:2023-10-04
政府目標二○二五年在全台設置四八○床司法精神病房,並成立一所專責精神病院,安置受監護處分的精神病犯人,但推動三年進度落後,鄰避效應加上醫護反彈,兩大難題怎麼解?
日期:2023-10-04
美國幾天前才驚險避免政府關門危機,但國會依然動盪,眾議院議長麥卡錫 (Kevini McCarthy) 遭遇共和黨黨內議員發起的不信任投票,該案周二 (3 日) 最終以 6 票之差通過,導致上台僅九個月的麥卡錫,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遭罷免下台的眾議院議長。
日期:2023-10-04
編按:諾貝爾獎於今(10/2)日陸續揭曉,今日公佈生醫獎,由匈牙利裔美籍女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美國科學家德魯·魏斯(Drew Weissman)共同榮獲殊榮。他們兩人研究mRNA,開發COVID-19疫苗挽救人命,因此獲獎。去年唐獎生技醫藥獎揭曉,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德魯·魏斯(Drew Weissman)就因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成功開發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mRNA疫苗而獲獎。唐獎儼然成為諾貝爾得獎的前哨。
日期:2023-10-02
邁向10月,有哪些新制將上路?除了農業版青安貸款開放申辦之外,健保署也放寬B肝口服藥給付,還有電價方面,百貨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凍漲,此外4縣市也將禁用一次性塑膠杯。此外,疾管署指出,689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將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將於10月2日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族群,提醒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儘速預約。《今周刊》整理了10月新制措施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分為全國性與地方性兩類,提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