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有意買下日產汽車股份的消息,這幾天傳得沸沸揚揚,但鴻海之前布局似乎不只於此。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鴻海曾接觸日本主管機關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經濟部),提出一個堪比2005年戈恩(Carlos Ghosn)同時接掌日產及法國雷諾汽車執行長後,對日產的大規模改造計畫。然而,經產省內部對於鴻海提案態度偏保守,因為汽車是日本的核心產業,無法想像讓一家外國企業控制,而且還有經濟安保上的考量,因為鴻海集團與中國的關係密切。
日期:2024-12-20
日本多家媒體周三(18日)均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今天傳出了震撼日本汽車業的大新聞,也就是虧損累累的日本汽車業三哥日產汽車公司,正與市場老二本田汽車洽談合併,背後一大推力就是台灣鴻海集團有意併購日產。值得注意的是,為鴻海主導這齣跨國併購大戲的主角,就是現年63歲的集團電動車執行長關潤。他曾在日產汽車服務33年,最後做到第三把交椅(副營運長),因此鴻海集團內應該沒有人比他更了解日本汽車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產與本田合併案的變數,除了這兩家公司本身,還有掌握約35%日產股份的法國雷諾汽車及信託銀行,以及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經濟部)。雷諾汽車是否願意賣股,以及日本主管機關的態度,可能為這齣震撼日本汽車業的大戲,平添更多變數。
日期:2024-12-18
(今周刊1461)在強人川普的強勢回歸之下,展望2025年的全球經濟,難以掌握的「不確定性」,幾乎成為主流預測機構與多數專家學者的共同定調。MAGA、制裁、報復、談判,供應鏈移轉、市場震盪……,當關稅的大棒再度揮下、當罕見的「高波動」再起,如何與這位狂人「和諧共舞」?這是中國、日本、歐洲的煩惱,也是台灣無可迴避的課題。
日期:2024-12-18
(今周刊1460)近日各家外資陸續發布來年展望報告,有別於對不少經濟體偏向樂觀或中性的展望,談到韓國,大多卻是悲觀以待。究竟,韓國經濟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4-12-11
intel執行長Pat Gilsinger被董事會請下台,這幾天大家都很用力在討論。無獨有偶,汽車業大廠Stellantis的執行長Carlos Tavares也被請下台。
日期:2024-12-05
今年7月底,經濟部鐵腕祭出「國產化自製率」的新政策,從公布到上路僅短短幾天,讓國內汽車業者猝不及防。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一怒之下,宣布旗下包含SYM、現代汽車均退出車輛公會,並宣布「不再繳交會費」。經濟部祭出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政策,要求中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中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廠生產者,以及中國品牌者,得逐年提高「國產車在地化比率」才得以上市。只是,這項政策7月底公布內容,8月即刻上路,來得又急又猛。許多車款仍在接單、甚至手握大筆預定單,也只能厚著臉皮向下訂車主表示「耐心等候」,或選購其他車款。
日期:2024-12-02
看旺台灣車市!台灣汽車龍頭和泰車(2207)上調2024年台灣汽車總銷量至46萬輛,比年初的預期多出1萬輛,理由是台灣市場穩健,並未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因此上調了整體車市預期。只是,令人意外的是和泰車反倒下修自家品牌的年販目標,從原本的17萬輛,下修至16萬輛。和泰車在法說中說明,下修年販目標並非需求出問題,而是供給端與原廠配額出現瓶頸。和泰車解釋,由於民眾對油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需求增,零件供應不及,導致等車期拉長。「目前TOYOTA品牌在手訂單仍超過萬筆訂單,Lexus也有約6,000張在手訂單」和泰車本部協理賴志偉說。和泰車在11月中公布財報後,由於第3季獲利出現明顯下滑,股價出現明顯修正,不過,周四(11/28)股價在台股不振下相對抗跌,股價是否會止跌回穩,守住620元關卡備受市場矚目。
日期:2024-11-28
美國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川普還未上任,已經在國際引起軒然大波。川普在社群平台表明,上任馬上會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加徵10%的額外關稅。更令人震驚的是,川普還打算對來自墨西哥、加拿大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川普發出的消息後,即衝擊鴻海(2317)等鴻家班股價,鴻海(2317)週三(11/27)跌破200元整數關卡,下跌6元或2.96%,收在最低196.5元。跌破短期均線,回測半年線支撐。對此,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三(11/27)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目前看到的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博弈,還沒有直接影響到企業,沒人知道未來關稅到底是增加25%或10%,得等明年1月20日川普上任後才能知曉,屆時鴻海一定會做出應對,而這幾年鴻海也在做因應。
日期:2024-11-28
2024年即將結束,每到年底都是集團在股市作帳的高峰期。在眾多集團中,三家今年轉型成功、旗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的集團股,吸引市場關注。
日期: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