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決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決策共有5903項結果
傳產

專訪中傑投控鐵三角 從一場家庭革命開始的代工霸業 熱銷三千萬雙NB夯鞋 這家老鞋廠做的!

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三大代工廠之一的中傑,十二月將回台掛牌上市;本刊率先專訪二代接班鐵三角,他們做對哪些事,成功帶領中傑挑戰營收十億美元大關。

日期:2024-10-16

房地產

國家住都中心以安全為優先,用高標準打造社會住宅

今年臺灣地震頻繁,再度喚起大眾對於居住安全的注重,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所興辦的社會住宅,在耐震等方面做了嚴謹的規劃,讓社會住宅能成為住戶安全的家。

日期:2024-10-16

科技

引領企業邁向數位化轉型:未來企業的變革之路

從數據驅動決策到 ESG 整合,未來財務框架協助企業實現高效運營與永續發展

日期:2024-10-16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548期︱帝寶、億光、崧騰第三季獲利預估|股池更新

隨著九月份營收已公布,對今年第3季、甚至是對第4季的獲利就可看出梗概。總編一向對重點持股(蝌蚪頭與蝌蚪身)採取「緊迫盯人」,我們預估其每一季獲利,並進行「滾動式調整」。

日期:2024-10-14

理財

數位資產與ESG風潮強勢來襲,2024世界投資者週論壇爆滿,解析未來金融動向

掌握未來投資趨勢!年度規模最大金融盛會! 2024 WIW 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 吸引數千位金融菁英熱情參與隨著科技迅猛發展,數位金融和加密資產正在引領全球投資的變革浪潮!作為國際金融界的年度盛事-2024 WIW 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於 10 月 7 日至 9 日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隆重舉行,在 10 月 8 日上 午的開幕典禮,特邀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親臨現場致詞,並與主辦 的九家金融機關首長或代表共同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日期:2024-10-14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547期︱降息會讓金融股受惠嗎?

降息有助於刺激經濟活動,鼓勵個人消費與企業借錢投資,基本上有利於金融股。問題是,金融產業大體可劃分為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它們對降息受惠的程度深淺不一。

日期:2024-10-11

台股

別怕賠小錢,才能賺大錢!他用50萬滾出3千萬,獲利58倍體悟:關於「停損」你該避免的蠢事

2010年8月《今周刊》曾報導過我的一個操作實例,2009年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透過股票操作,將原先52萬元的資產成長到325萬元。該帳戶在2010年底成長到499萬元。(編按:截至2024年6月19日,這筆資產已經持續成長到3,073萬元,16年多的時間,創造出超過58倍的獲利)不過,我最想強調的,不是這個績效的結果,而是創造出這個結果的方法,因為在股票市場中只要方法對了,處處都充滿賺大錢的機會。此外,創造上述這個績效結果的好方法,我在這幾年也做了一些調整,從原本的「好公司」、「好價格」、「大賺小賠」,調整到「好公司」、「好價格」、「買低賣高」。主要的原因,是我觀察到只要投資人能用好價格,買到好公司,通常股價的短線波動就無須太過在意。回顧2015年,我因為太堅守「負15%小賠」的停損原則,被迫將許多未來具有成長性的好公司停損賣出。除了拖累當年績效外,從結果來看,每檔當時被停損的股票,後來股價都出現飆漲的走勢,讓當時看似理智的「停損」決定,最後淪為愚蠢的交易行為。此外,從多年來的實戰經驗也顯示,「好公司」一旦被賣掉,很多時候,都很難再買回來。欣慰的是,每一次跌倒的經驗,都提供了未來變得更好的養分。時序進入2022年,雖然受到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的影響,加上台海危機,讓當年度的台股大跌22%,但不再停損「好公司」的決定,不僅讓我2022年只小虧1.28%,更奠定2023年、甚至2024年獲利扶搖直上的基礎,也讓我愈來愈深信:短線上,市場「或許」會忽視一家「好公司」的真實價值,但長線上,市場「絕對」會反映「好公司」的真實價值。(節錄作者孫慶龍自序)

日期:2024-10-09

房地產

數位轉型定義介紹:4大關鍵競爭力,信義房屋用成功案例告訴你!

在這個AI浪潮來襲的年代,數位轉型儼然已經成為企業不可少的重要經營指標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統計,2027年全球將淘汰8300萬個職位。由於科技快速進展帶來的巨大衝擊,推動產業加速數位轉型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日期:2024-10-09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546期︱長榮9月營收以及低淨值比評析

長榮(2603)9月營收跌破500億,至446.37億元,月減17%,導致失望性賣壓湧現,股價持續下跌。

日期:2024-10-09

科技

AI滅絕人類,不是杞人憂天!《人類大歷史》作者:工業革命帶來數千萬人死亡,控制AI要付多少代價?

許多專家警告,AI正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但也有其他專家認為,這種警告是杞人憂天。如果今天講的是核武,大家都很清楚危險所在;但講到AI,就很難看懂這究竟是危險在哪?從工業革命的歷史,就能幫助我們瞭解這場新的「AI革命」與生俱來的危險。

日期: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