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善與美的力量:地方創生的美好實踐到池上參加稻穗藝術節,看到地方完全投入這個活動,包括所有接駁流程,工作人員細膩的服務,可以感受到由柯文昌先生領導的台灣好基金會及地方士紳梁正賢先生,他們無私奉獻,在十幾年後展現力量。
日期:2023-10-27
台灣美食展周五(8/4)至7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主辦單位台灣觀光協會指出,這次有4大展區,包括:金牌特物、探索台味、異國美食、藝鳴驚人,共有600個攤位展出美食、伴手禮及限定優惠,優惠下殺最低1折起。
日期:2023-08-04
身為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作者梁正賢承接家業後,明白稻田面積有限,提高產值才是唯一的路。於是,20年前他就遠赴日本學習MOA自然農法,回到池上推動有機米栽種,提高稻米品質與產值。他以超過公糧價,創新米產業思維,「品質計價」制度搭配「數據分析」,推動池上米冠軍農民團隊,在全國競賽屢創佳績。梁正賢帶領池上米揚名海內外,也使池上農民成為幸福的農業工作者。他的經驗與商業做法,值得每個地方產業、傳統企業轉型參考,也值得我們每個喜愛池上米的讀者引以為傲!
日期:2023-08-02
遇到無法阻擋的困難,你會怎麼做?2002年台灣即將加入WTO,農業是海嘯第一排。台東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經營者梁正賢明瞭,農民生計將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幸好,早在1994年他已著手轉型,在自家3公頃水稻田試行有機,讓池上成為台灣最早推動有機米的鄉鎮,也是第一個取得產地認標章的地區。20多年來池上米不但創下台灣最高米價,他更實現想讓農民「走路有風」的心願。
日期:2023-05-19
民國24年新竹到台中一帶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烈地震,造成超過3千人死亡,上萬人輕重傷的嚴重災情。那一年,我的祖父梁火照,從台中大甲繞了大半個台灣來到東部,離家千里為了糊口,找尋新的機會。祖父來東部時才27歲,一開始先在花蓮富里永豐一帶養鴨,10年後台灣光復(民國34年),與來自苗栗苑裡的友人杜錦枝共同承接曾貴春開創的錦豐碾米廠(原址於今池上杜園),於是舉家遷移至台東池上,後與杜家分開經營。民國35年祖父接手池上市街(今中山路)上的建興米廠,這裡是我們家業的起源。
日期:2023-02-02
台東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原民回到家鄉,以族語幫餐廳命名,烹煮自小熟悉的食材,連產量趨少的小米也回到餐桌上發光,接續原民飲食的山河。沒受過專業餐飲課程、沒有制式菜單或複雜的烹飪技術,他們以氣味與美味當媒介,佐以情感,告訴我們關於家鄉、關於這塊土地的故事。
日期:2022-07-20
「甘酒」,是日文「あまざけ」的漢字,名稱雖有酒,卻不含酒精,是一種飲料,在日本便利商店、百貨商場都買得到。這款日本傳統飲品引進台灣已有時日,卻受限小眾市場,直到去年底,農糧署發表米製品再加工的甘酒營養研究,成果引發熱議,台灣加入生產甘酒的廠商也愈來愈多,目前有酒廠、農會與小農的手作品牌,這款飲品的迷人之處在哪裡?
日期:2021-10-27
近年,台東標榜發展「慢經濟」,在維持自然生態的前提下,發展就業機會。台東縣長饒慶鈴提到,「公園是城市的肺,而台東是台灣的肺。」她在訪談中,不斷強調要為台灣保留最後一片淨土的決心。
日期:2021-10-27
台灣以農立國,老農常說要看天吃飯,還要常常「巡田水(台語)」,不敢離開自己農園太遠,而人力越來越有限,憂心農業的傳承;新創團隊阿龜微氣候正在結合農業學者研究成果及物聯網工具,讓現代青農(青年農民)在學習農業經驗時,同時可以參照具體數據,讓心裡的尺度更清晰。有經驗的農夫也可以快速反應現在變化越來越劇烈的氣候,而無遠弗屆的雲端數據整合,也讓農企業管理者,不必外出也能掌握旗下各處田園的進度狀況。
日期: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