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永豐餘學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永豐餘學院共有10項結果
台股

永豐餘百年慶,何壽川再提倡「醣經濟」:低碳、循環經濟與非塑材料將是環境永續解方

「造紙受到了環境制約,不斷的與時俱進,讓我們能走得更遠,」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今天出席永豐餘百年慶,再度提出「醣經濟」概念,認為低碳、循環經濟與非塑材料,將是環境永續的解方。

日期:2024-11-20

傳產

醣經濟推手 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 木纖維成紡織業淨零碳排解方

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舉行二十週年大會,特別邀請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進行專題演講,點出醣經濟不僅是解決地球升溫的關鍵,也將帶領紡織產業走向永續循環。以目前中華紙漿研發的ECOCELL為例,源自天然的木纖維,屬於可再生材料,溶劑可回收再利用,又具製程節能等優勢,將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性的創新纖維材料。

日期:2024-08-15

生活消費

花蓮7.2強震9死821傷…鴻海豪捐8千萬!還有哪些企業樂捐?壽險受災戶怎麼理賠?

7:58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地震深度15.5公里、規模7.2,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隨後8:11再次發生餘震,地震深度5.5公里,規模6.5。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下午4時30分為止,強震造成9人死亡、821人傷及127人受困,全國建物傾倒部分28件,其中花蓮縣17件、宜蘭縣1件、基隆市2件、新北市8件。全國總災情為1103件,已處理 460 件、處理中 643 件。目前不少企業、名人展開捐款動作,今周刊整理各界善心善舉,以及受災戶紓困貸款。

日期:2024-04-05

政治社會

跨業永續新契機 發揮全循環+碳儲存優勢 紙業領軍淨零變革

現代的紙業永續面貌,超乎你的想像!從造林為起點,紙業運用林木為原料造紙,從中獲取豐富的生物碳,將碳儲存在紙製品中,並透過紙張不斷回收,維持碳儲存優勢。林、漿、紙本就具備天然固碳的特質,在淨零時代,造紙業的碳匯商機龐大,將發揮全循環與碳儲存優勢,投入生質能源、一次性代塑包裝、環保醣材料三大轉型應用,實踐跨業應用、領軍淨零變革!

日期:2023-12-21

傳產

「做銅版紙起家,沒想到有天會用電子紙把自己殺光光」78歲永豐餘第二代掌門人道出集團下個百年挑戰

作為永豐餘的第二代掌門人,何壽川帶領這個近百年的企業一步步從造紙業跨到科技業。當淨零成為全世界當紅議題時,何壽川又要如何帶領紙業抓準「醣經濟」機會?

日期:2023-12-06

傳產

領先思惟 造紙龍頭旗下華紙碳匯存量家底厚 永豐餘碳管理操刀手公開布局術

台股最強碳權概念股,全力布局減碳,不只種樹造林,碳盤查、能源轉型、循環經濟,到非塑產品樣樣來。

日期:2023-05-17

傳產

醣經濟的綠色革命 永豐餘學院推動淨零排放新農業

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提出「Wood for Good」的結論,並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全球共識,同時戮力著眼於2030中期減排目標。永豐餘學院以「農業的醣經濟」為研究標的,結合產官學界以新科技迎接新農業,挖掘台灣負碳排潛力,為發展永續循環經濟付出努力。

日期:2022-07-25

焦點新聞

食衣住行都與「醣」有關 永豐餘學院何壽川:醣經濟無所不在,未來可望用醣替代部分能源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邀請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談論醣經濟。何壽川表示,醣經濟無所不在,與生活息息相關,並指出,台灣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唯一方法就是循環經濟。

日期:2022-04-18

生活消費

上任第一件事「2022年燃煤砍半」!傳產門外漢劉慧瑾 接手永豐餘董座半年心路歷程

「永豐餘的五大願景是長久的工作,我或許不是最後完成它的人,但我絕對是參加開始,並推動它走出幾步的人。」俐落短髮,眼神溫柔且堅定,永豐餘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劉慧瑾在上任半年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著,言談間滿是對永豐餘能源轉型計畫的期待。事實上,劉慧瑾這個名字,在今年五月永豐餘股東會董事改選之前,對許多傳產人而言是相對陌生的。不少人都好奇,何家人全數從永豐餘投控董事名單中退場,全面進入專業經理人制後,為什麼是由這個在電子、科技業多年的傳產門外漢,來接下這個職務?

日期:2021-12-20

科技

永豐餘學院成立大會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 復興醣經濟時代 永豐餘學院建構共榮平台

永豐餘舉辦「永豐餘學院」成立大會暨永續循環科技高峰會,面對過度依賴化石燃料、能源短缺、環境污染、極端氣候的各種衝擊,走過近百年歷史的永豐餘企業,特成立「永豐餘學院」,以「醣」經濟為核心,建立一個科學、技術和產業共榮共好的平台,以Low carbon(低碳)、Low energy(低耗能)、De-fossil(去石化)三大目標,致力於能源、材料和數位三大領域的研究開發與創新。並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學術機構和產業,透過跨國、跨界、跨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攜手共同為氣候和環境的挑戰尋求永續的解決方案。

日期: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