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著手搖飲元老、回收玻璃廠、食品業的招牌,他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富二代。但其實,不願被貼上標籤的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打破傳統框架,讓外界看見,老品牌也能有新思惟。
日期:2022-04-27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周刊》去年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舉辦5場淨灘、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變身2440雙藍白拖,今年計畫邁向第2年,不僅公布過去1年行動成果,更呼籲縣市政府如能與民間合作,才能共創美好未來。
日期:2022-04-22
亞果遊艇集團結合產官學力量共同實踐澎湖青灣的開發案,舉辦首場「澎湖:永續循環之島」島嶼國際論壇,邀約與會各方菁英,透過熱烈的互動討論,交流個別領域的專業意見,並募集到有利後續發展澎湖青灣的建設性作法。
日期:2022-04-07
世界正在翻轉,大學肩負社會期待與教育責任,如何培養能因應全球永續趨勢及綠色變革的人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契合世界潮流與國際接軌,結合五個校區、十個學院跨領域合作,眾志一心推動SDGs理念。
日期:2022-01-21
新冠疫情不僅攪亂了人們的生活,也加速改變了退休思維。加上疫情後隨著永續思維的崛起,投資上強調「長期」、「綠色」概念的永續型商品,也逐漸深獲台灣投資人肯定。根據最新出爐的「2021年施羅德x今周刊」退休大調查顯示,台灣投資人作退休準備時有三大慣性,即依賴儲蓄或定存、偏好固定現金流,以及對未來報酬率期望甚高。除此之外,調查也發現有九成的退休理財規劃者,未來兩年都會考慮永續商品。
日期:2021-12-30
未來的世界將長成什麼模樣?隨著AlphaGo成功挑戰世界棋王、AI導入語言學習軟體,有朝一日甚至可能取代法官職務,AI對人類生活掀起滔天巨浪,絕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噱頭。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估,2030年AI人工智慧產值高達13兆美元,台灣如何掌握先機,挖掘AI新藍海,值得產官學研界一同努力。
日期:2021-12-20
過去這兩年的時間,在新冠疫災重新排列組合全球市場之際,台灣企業找尋契機,使得台灣經濟成長率在疫災衝擊下,仍然能保持正成長,連帶驅動用電量大幅成長,台灣電力供給議題也受到重視及討論。《今周刊》專訪長年耕耘永續發展的黃正忠博士、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台灣電力公司專業總管理師張廷抒,帶領讀者一探究竟台灣電力發展未來,究竟何去何從。
日期:2021-12-16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甫落幕,不論是抑制全球升溫1.5度之共識或做出史上首項減煤協議,均促使各國政府至企業加快腳步提出具體可行的永續發展規劃。太古集團的太古可口可樂,也是可口可樂全球第五大裝瓶合作夥伴,自2019年規劃「可有為.樂有夢」作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策略,將永續發展的精神融入企業營運中,並對業務發展所在地擔負起企業社會責任,從「環境」、「產品」、「我們」之三大面向著手,用行動發揮影響力。
日期: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