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1 年至今,大約有 100 萬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起因正是氣候變遷與連年乾旱催生的內戰。整個西方世界正在經歷的民粹主義風潮,又何嘗不是一波波難民潮衝擊下引起的恐慌反應?
日期:2020-09-23
2020年COVID-19疫情造成全球企業營收銳減的危機,也讓企業於因應氣候變遷和管理風險,著實上了一堂課。面對更無可預測、無可管控的氣候風險,企業財務長應從策略面、操作面與財務面超前部署妥善思考,才能強化企業的永續韌性與能力。
日期:2020-09-08
氣候變遷加劇,如果人類依舊過著不積極減碳的生活,你有想過30年後的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嗎?今年4月22日當「世界地球日」邁入50週年時,台灣143名科學家曾發起連署,向政府及社會大眾示警,全球氣候已經進入緊急狀態,若放任不管,氣候災難的衝擊將擴及不同領域;而根據綠色和平昨(24)日發布最新研究,未來30年若不積極減碳,台灣將受到海平面上升與風暴潮雙重威脅,衝擊六都超過290萬人的居住安全。
日期:2020-08-25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如颶風般肆虐全球,留下了不可逆的改變。當疫情過後、邊境解封,全球局勢重新洗牌,挑戰與機會一同迎面而來。在後疫情時代,政經情勢將如何轉變?臺灣又該如何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
日期:2020-07-16
國立台灣大學於近期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揭露約20億校務基金投資管理之情形,並承諾將逐步處分所有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持股(如水泥、石化業公司)。台大的做法並非特例,全球已有近150所大學響應全面或部分撤資。
日期:2020-07-03
根據知名數據平台Statista研究,在最樂觀的情況下,這波疫情衝擊仍造成世界經濟逾760億美元的損失,為了從這個打擊中恢復,各國政府祭出振興措施。
日期:2020-06-24
2020年本該是邁向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非常關鍵的一年,各國大規模氣候抗議活動讓許多企業不得不回應青年訴求、澳洲大火加速大眾對環境的意識,以及Metoo的響應也提升了企業對性別平等的重視。然而,隨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經濟活動,當「生存」成為企業永續最迫切的問題,永續發展的議題似乎只能退居二線,企業得先面對跟適應「新常態」。
日期:2020-06-17
英國衛報報導,全世界從武漢肺炎(COVID-19)中復甦之際,澳洲有機會擺脫10多年來氣候留級生的姿態,追趕綠能發展進度。
日期:2020-06-15
英國在2008年通過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 2008, CCA),成為全球第一個將減碳目標立法的國家,建立起定期的報告與監測程序。
日期:2020-06-12
某種程度來說,對於人類生存的直接感受上,COVID-19與氣候變化有很大區別。COVID-19 帶來的是死亡、未知的憂慮、打破日常規律和經濟崩潰的立即危機感,而氣候變化即使在過去幾十年嚴重加劇,對一般人卻是相對遙遠的顧慮,即便意識到,也認為是未來的風險。
日期: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