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52)二○二四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針對地方政府在社會、經濟、環境及施政滿意度、政府服務效能進行調查,高雄市長陳其邁、台中市長盧秀燕、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市長黃敏惠最受民眾肯定,獲頒「最佳首長信任獎」。
日期:2024-10-14
從學界轉戰政界,擔任金管會主委的彭金隆,上任後積極推動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他指出,台灣無法模仿新加坡、香港,要走出自己的新模式。他認為,台灣有豐沛的民間財富和投資機會,應該讓「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成為全民運動,因此積極仿效日本的NISA,N 是Nippon,ISA是個人儲蓄或是個人投資帳戶,推動TISA。「當每個人有自己的投資帳戶後,就會關心自己的資產,政府會給予一些鼓勵,比如日本,帳戶在一定額度之內的投資免稅或是股利免稅,這個制度在英國、泰國、加拿大都有類似成功經驗。」
日期:2024-10-14
總統賴清德10/5國慶晚會致詞提到「祖國論」,近日在政壇引起討論,國台辦沈寂多日10/8回應這是「台獨怪談」,繼續兜售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對此,曾任職國安會的國際戰略專家林廷輝分析,中國國台辦將賴的說法定調為新兩國論、台獨,是因為擔憂中華民國這個市場若被賴清德拿走,緊抱中華民國當神主牌的國民黨,會越來越難在台灣立足,因此為了替國民黨在台灣做市場區隔,中國依然選擇將賴清德的論述打為台獨。至於中國可能又會循往例在雙十國慶後進行軍演,林廷輝分析,中國在國慶前後都必然會軍演,只是差別在規模大小,若又有大規模的演訓,勢必也將引發周邊國家關注。前段時間除了美國第七艦隊驅逐艦外,包括日本、紐西蘭、澳洲和德國軍艦紛紛通過台灣海峽,這說明了國際社會非常關注台海穩定,避免台海發生戰爭,和平穩定是各國要確保的共識。
日期:2024-10-09
今周刊編按:雙十晚會日前於台北大巨蛋登場,賴清德總統致詞時表示,最近鄰居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剛過完75歲生日,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中國國台辦時隔3天於10/8晚間氣噗噗回應表示,賴清德的說法是混淆是非的「新兩國論」,無論賴清德拋出什麼樣的「歷史悖論」、「台獨怪談」,都扼殺不了台灣同胞的祖國意識。
日期:2024-10-09
最近的00929配息又縮水了...網路上一片哀嚎,很多人被套在山頂上,到底還能不能存?回頭先看一下,高股息ETF到底為何能發出高息?先理解一下配息的來源,像是資本利得、收益平準金、股利等,再評估萬一這些來源縮水,是否配息率也會大幅減少?自己又是否能夠接受呢?
日期:2024-10-08
總統賴清德日前在台北大巨蛋國慶晚會致詞時提到,「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這番「祖國論」引起外界熱議。對此,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這種說法否定並超越老台獨派的建國論,同時,也有消除「意圖台獨」這種「疑賴論」的效果。他稱讚,賴清德運用「中華民國」邏輯,回應近期部分台灣藝人言論,做法巧妙,還能感受到些許幽默,展現了新意,雖然是簡短的演說,但能令人感受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發言。
日期:2024-10-07
出門不必靠朋友,現在還有「臺中交通網APP」當你的外出神隊友!市府執行智慧停車計畫,並串聯APP整合多種交通資訊,包含公車動態、計程車叫車服務、停車位查詢、即時路況及停車費線上查繳服務,方便民眾靈活規劃外出動線,在台中享受智慧交通所帶來的便利性。
日期:2024-10-07
國慶晚會今(5)日晚間在臺北大巨蛋登場,總統賴清德出席致詞時強調,在慶祝各項活動時,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銘記,「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要愛我們的國家,時時愛我們的國家」;他提到,再過幾天,中華民國就要過113歲生日,鄰居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剛過完75歲生日,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而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已經75年,不必再去談論這層關係。
日期:2024-10-05
山陀兒颱風襲台,導致全台各縣市在10/2和10/3連續兩天放颱風假,不過有部份地區風雨相對較小,引發外界討論是否真有需要放颱風假。對此,聯電(2303)創辧人曹興誠從全民防衛韌性的觀點表示,颱風天大家放假毫無道理。「合理的作法,是完全取消颱風假。至於個人要不要上班,應該由個人視情況,改以事假來處理」。他認為,以人身安全為理由要求颱風天放假,依照這個理由,那中共來襲的時候,比颱風來襲更危險,是否大家更應該放假?是否規定,遇見中共來襲,所有人包括軍、警、消防人員通通在家躺平?等台灣被「解放」了,「安全」了,大家才出來?
日期:2024-10-04
台灣是一個高度都市化的國家,但首都台北市有高達7成是超過30年的老屋,為避免地震產生的安全疑慮,推動都市更新刻不容緩。不過統計至2022年底,重建戶數僅有2萬戶,解決公部門、建商與民眾間的矛盾,是推動都更重要的關鍵。
日期:20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