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年剩不到一個月,從明年起,政府將有多項重大措施或新制上路,如基本工資調高、國勞保費率調漲、補班日股市不開盤、禁用塑膠吸管等,將大大影響你我的生活,今周刊為此整理明年起將上路的新制,提醒民眾維護自身權益。
日期:2018-12-21
城鄉特色產業具有平衡城鄉人口規模的優點,然因在地產業規模多半較小、利潤空間有限,需要大量具熱誠與科技應用能力的新世代營運人才挹注創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城鄉Next在地經理人」專案,由8位夢想導師以實務營運經驗,輔導20組優秀在地團隊改善或調整營運規劃,以加速達成永續發展,促進在地安居樂業的目標。
日期:2018-12-20
四月二十七日,全球注目著南北韓相連的北緯三十八度線,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拉起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手,兩人跨越過低矮的混凝土界石,在朝鮮領土上聊了幾句,隨後再一同走回韓國境內。
日期:2018-12-19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為何選在12月1日這麼敏感的日子飛蛾撲火,過境溫哥華?科技鐵幕降臨,夾縫求生的台灣科技廠商該思考如何趨吉避凶。
日期:2018-12-12
英國威爾斯語言協會主席瑪莉.豪斯花了數十年,搶救威爾斯語,讓逐漸衰退的使用人口止跌回升,細究原因,法律工具、媒體傳播和塑造民族光榮感都是要素。
日期:2018-12-12
雄踞南臺灣的大龜文王國、中臺灣霸主大肚邦聯、一統恆春半島的瑯嶠十八番社……你知道嗎?這些陌生的政權,曾真實的存在臺灣這座島嶼上。17世紀之前的臺灣,並非空白一片,穿過歷史的迷霧,臺灣原住民族在各地建立部落聯盟,發展出不同的文化、歷史,勾勒多彩多姿的臺灣聯邦時代。
日期:2018-12-06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台灣重點發展的創新產業,鄰近的韓國也在積極搶奪。為爭取AI、智慧機械等相關產業的外商投資,一向排外性格強烈的韓國,正在努力蛻變。
日期: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