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10
有一些琅琅上口的股票投資金玉格言真是害人不淺。比如說:「不要跟股票談戀愛!」;再比方巴菲特所說的:「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檔股票10年,那麼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破解這兩句話的愚蠢與自大,存股族的我們功力才能更上層樓啊。
日期:2023-10-06
看好生技醫療產業為下一世代新興產業,臺灣證券交易所認為,在孕育及支持生技產業上,資本市場責任重大,未來將結合一般板與創新板力量,3年內將生技產業市值占比提升至2%(目前僅1%)。同時,為了讓投資人能看懂生技產業,週四(10/5)發布新藥與醫材業的資訊揭露重點參考。
日期:2023-10-05
AI族群,也就是所謂的伺服器廠商,第四季股價請別抱太高期待。事實上,我的粉絲們都知道,從7月起,我對台灣「AI股」的股價並不樂觀。
日期:2023-10-05
這些年ECFA的早收清單給台灣帶來的助力,已愈來愈微弱,且不一定能保住企業營運獲利;但對台灣半導體出口到中國,中國卻一直不敢下禁令,這才是台灣產業真正核心競爭力的所在。
日期:2023-10-04
(今周刊1398)為了降低接軌ICS(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保險合約)等國際新制的衝擊,壽險業者近年來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其中,長年受到國人喜愛的「儲蓄險」,就是公認最有可能「被消失」的壽險商品。
日期:2023-10-04
近年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投資操作難度也跟著大增,進入「什麼都不太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更需要充實自己。《今周刊》導讀三本投資書,從股市大泡沫的故事,到如何解讀聯準會,再到不燒腦的無痛理財術,希望能讓讀者有所收穫。
日期:2023-10-04
(今周刊1398)一個規範「大到不能倒的保險」的監理規定,美國為什麼不願意採用?因為新規範的衝擊影響不只是保險公司,保戶可以選擇的商品也會改變。面對新規定,為什麼壽險業個個繃緊神經?先天不良的台灣壽險業,究竟需要哪些配套和在地化措施,才能完成接軌國際的挑戰?
日期:2023-10-04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日期: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