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3)正在迎接台積電晶圓廠明年啟用的日本熊本縣,組成調查小組來到台灣。調查小組走訪台灣的竹科、中科,以及台積電中科15廠;調查結果,等於對園區內的半導體廠環保表現按了個讚。通過嚴格考驗,某種程度,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練出的環保供應鏈,具有一定實力。
日期:2023-11-08
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00935)週三(11/1)掛牌上市,在掛牌日單日上漲0.87%優於大盤的0.23%,週四(11/2)繼續大漲逾2%,來到15.33元,這是台灣第3家由外資發行掛牌的ETF,也是日資的第一家。此外,野村投信也透露,預計明年上半年,將以連結型基金(feeder fund)方式,將野村台灣創新科技50 ETF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掛牌,赴日吸引日幣投資台股。
日期:2023-11-02
(今周刊1402)央行要能無畏環境變化地長期穩定賺大錢,部分關鍵,在於有龐大的外匯存底當作投資本金,以及夠低的本國貨幣匯率來降低匯損可能。換言之,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被學者用以判斷央行干預匯率程度的「外匯存底變動量」,是判斷央行是否為了賺錢而扭曲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
日期:2023-11-01
(今周刊1402)「央行年年高額盈餘繳庫的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台灣整體稅制的問題……。」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陳國樑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3-11-01
法國巴黎副市長來台參加同志遊行,也與台灣交流數十年從事人權倡議工作的經驗。走過同志與愛滋患者人權灰暗之路,他為何以「倖存者」身分自居,持續在這條路奮鬥?
日期:2023-11-01
台灣邊境解封滿一年,據日本民間機構調查,截自二三年八月的訪台日客,較一九年同期銳減逾六成;而據觀光署統計,中客訪台人次更從榜首跌至第十名。這場全球觀光搶客大戰,台灣為何失去競爭力?
日期:2023-11-01
(今周刊1402)當一國央行每年都能無畏外部經濟風雨、穩定獲利,貢獻國庫達一成歲入,甚至國營事業9成繳庫都得靠它的時候,對這個國家的長遠發展是件好事嗎?看看台灣,我們或許會有這問題的答案。
日期:2023-11-01
近10年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根據生策會資料,2012年台灣醫用化學與製藥產值才677億台幣,2021年已大幅躍升至963億台幣,預估2023年應該會衝破千億。期間,全球遭遇新冠肺炎的商業打擊,但台灣生醫產業不僅挺過這3年的衝擊,甚至趁全球受傷之際,大力收購或加速產品外銷,除了證明台灣生醫實力與商業運籌提升外,資本市場的融資與股市的支持也是關鍵。
日期:2023-10-31
印度商工部辛赫(Rajesh Kumar Singh)次長於 10 月 24 日至 27 日率逾50 位印度工商界領袖訪團來台,成員包括印度商工總會 (FICCI) 及印度電子產業公會 (ELCINA) 重要人士,此行主要目的是為參與「第 2 屆印度台灣 CEO 圓桌論壇」、「第 20 屆印度台灣經濟聯席會議」、「第 7 屆印度台灣產業合作高峰會」以及「第 16 屆印度台灣經濟諮詢會議 (ITEC)」。
日期:2023-10-26
「創新板」(TIB)是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上任以來最想要兌現的「政見」,隨著疫情趨緩,9月甫率團到美國參訪投資機構回台的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指出,將持續透過創新版孕育臺灣新經濟產業,與台灣證交所(TWSE)一起打造成為國際品牌,攜手打「國際盃」。
日期: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