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消暑,但也會在意冷氣究竟如何吹才最省電。多數人會選擇較省電的變頻冷氣,但變頻冷氣在短時間內開開關關反而更耗電,所以建議使用時,勿在短時間內多次重開機器。不過,最近流傳「出門10小時變頻冷氣不關更省錢」的說法,讓台電特地拍攝短影片澄清,強調短時間出門30分鐘內,可以考慮不關冷氣;但只要超過30分鐘,呼籲還是關冷氣,才會真正省電、省荷包。
日期:2024-08-23
預計在今年第三季興櫃轉上櫃的漢田生技,靠著台灣對保健、美顏飲品的熱潮,去年營收成長逾一○○%。漢田董事長李雨霖的一個策略調整,扭轉十年的營運低迷,帶動公司迎接成長。
日期:2024-07-31
耗費10年打造、斥資2億打造的飛花落院,7月與清酒界頂級品牌獺祭聯手舉辦的「獺祭清酒祭」。獺祭社長櫻井一宏不畏凱米颱風來襲,於7月23日抵台。這次他特別帶來兩款限量酒:東京獨賣的「獺祭美酔」,以及限定釀造的「獺祭梅酒」。飛花落院執行長魏幸怡透露,去年櫻井一宏來到飛花落院用餐,「他發現這是全台灣最美的餐廳」,促成了這次的合作機緣。
日期:2024-07-26
原來校門關比鬼門開更可怕?高雄市一名少年躺進萊爾富冰櫃佯裝露出安詳神情,一旁的友人非但不阻止,甚至還一同嘻笑並錄影放上網,影片曝光隨即引發外界撻伐。對此,萊爾富公司發布聲明表示,目前已報警處理,並列出損失不排除向行為人求償。
日期:2024-07-18
為維護民眾食用生鮮蔬果之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定期至北市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113年5月共計抽驗52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12件產品不符規定。當中不乏知名店家,包含欣葉台菜信義新天地A9、潮味決湯滷專門店、美福食集、微風超市等。美福食集的韭菜花、九層塔分別被檢出殺蟎劑、殺菌劑;欣葉台菜、潮味決、天外天麻辣火鍋等店家,蔬果則是殘留農藥或超標。欣葉台菜發出聲明,表示已暫停供應含有九層塔之品項,並委請SGS進行檢驗;潮味決則回應,事件之後複查時已無查驗相關農藥殘留。此次抽驗不符規定產品,違規原因為「九層塔」、「韭菜花」各3件;「白蘿蔔」2件;「百香果」、「木瓜」、「紅鳳菜」、「紅櫻桃」各1件,各檢出1-2項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
日期:2024-06-25
衛福部公布112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2年居冠,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至於10大癌症死因,順位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罹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更被稱為「沉默殺手」。知名毒理專家招名威透露,母親就是因為胰臟癌過世,也說她生前使用冰箱有不少危險習慣,因此讓他不禁坦言:「媽媽的癌症是省出來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過去建議,善用收納盒分類歸位醬料之外,以保鮮盒分裝熟食、謹記食物保存期限,以及保鮮膜勿直接接觸食物等,記得「冰箱塞得越滿,家庭會越窮」,意指食物亂塞,容易重複購買浪費錢。此外冰箱處於爆滿狀態,反而會讓為了維持低溫而過度運轉,導致更加耗電。更重要的是,若因此生病還得花錢看病「得不償失」。
日期:2024-06-21
天氣有夠熱,氣溫大清早就輕易飆破30度,想必民眾早就把冷氣打開來用了!如果一開機發現家裡冷氣壞了,可以利用冷氣舊換新補助、幫荷包省一點,但若只是冷氣吹不冷,那台電教兩招可以先試試,先別急著買冷氣!
日期:2024-06-16
近期食安事件頻傳,除了外食要注意,在家也要慎防食物保存不當或NG衛生習慣。尤其是許多民眾以為食物只要擺進冰箱就安全了,其實冰箱的功能僅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不具有殺菌功能。對此,營養師特別提供冰箱保存食物的4個小秘訣,提醒民眾正確的食物調理和保存觀念。
日期:2024-05-06
夏天是腸病毒盛行的季節,民眾多認為只有幼童會得到腸病毒,但其實大人也會中鏢!小兒科醫師林智葳透露,已收治多位感染腸病毒的患者,而且不只小孩,連大人也得到,且症狀未必較輕微。根據疾管署資料,4月21日至4月27日短短一週時間,因腸病毒門急診數,已達到13,929人次,創下10年來同期最高,宣布腸病毒疫情正式進入流行期。目前腸病毒處於流行期,且疫情持續上升,腸病毒的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但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據TVBS報導,腸病毒疫情在台中相當嚴重,光是本週就有17班幼兒園停課,若是從本學期開始算起,已經有53班幼兒園停課。此外,新北中和也有不少學校因學童感染腸病毒停課,累計至4月26日,幼兒園、托嬰中心已有35班次停課。(原文刊載於2023/07/11,更新時間為2024/05/05)
日期:2024-05-05
病從口入!食物未妥善保存、用餐前沒洗手⋯⋯都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危機。關於「食物中毒」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情況才須趕緊就醫?
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