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0-06-17
週二 (16 日) 美國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加上聯準會 (Fed) 及川普政府財政刺激提振華爾街信心,激勵美股早盤開紅。
日期:2020-06-17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 (World Oceans Day),是聯合國為喚醒人類對於海洋的認識和保護,在2008年12月決議通過,希望人類能更嚴肅面對海洋生態污染破壞等問題。
日期:2020-06-16
全球政經情勢多變,卻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變老!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預估在2026年躍升為「超高齡社會」,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將超過20%。長期照護議題正夯,科技該如何成為樂齡世代的關鍵助力?
日期:2020-06-16
週一 (15 日) 由於美國、中國和歐洲部分地區新冠確診激增消息,投資者擔心第二波疫情即將到來,推累美股早盤大跌。
日期:2020-06-1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男性(案444)及40多歲女性(案445),兩人為一對夫婦,分別於今(2020)年1月下旬及3月上旬至孟加拉工作,6月12日一同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並於13日自馬來西亞搭乘專機返國。
日期:2020-06-15
提到柴山或壽山,很多人會立刻想到「獼猴」這兩個字,接著腦中會浮現成群猴子威嚇、甚至搶食人類食物的畫面,因此現代人對於他們是避之唯恐不及。每次登山之前總要檢查裝備,最好手持登山杖或短棍樹枝防身,只是人猴之間的衝突從來就不曾停歇。也因為不堪其擾,台灣決定在年底解除獼猴的保育類動物之名,此舉引來不少動保專家的憂心:「若是獼猴被列為保育類動物時已經有這麼多紛爭,當他們不再受到保護之後,未來還會有多少危險等著他們?」
日期:2020-06-15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本月7日起解除部分COVID-19(武漢肺炎)管制措施後,國人莫不期待何時恢復國外觀光,但目前可望搶得頭香的,不是台灣人最哈的日本,而是國人赴東南亞最熱門目的地越南,且台越航線極可能在7月就復航。國內旅行業者觀察,台灣與越南在這波疫情中,都是抗疫模範生,越南更維持零死亡記錄,加上台越兩國民間往來密切,雙方政府關係頗佳,都是促成越南有望搶下台灣對外航線復航頭香的關鍵。
日期:2020-06-12
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今(12)日驚傳收到2顆子彈以及寫有「留一點口德」的紙條,恐嚇意味相當濃厚,他強調自己對日前墜樓的高雄市議長許崑源沒有不敬,但受到藍營媒體操弄、部分韓粉抗議,導致社會再次對立,而對於有人質疑是自導自演,他也在稍早現身澄清。
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