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0編按:再生醫療法已三讀通過,通過要點包括禁胎兒提供細胞、治療應排除異種細胞、組織,以及恩慈治療有條件免完成人體試驗,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重罰2000萬。)再生醫療可用於癌症治療、器官移植,但礙於法規,遲遲無法廣泛應用。衛福部今年版本修正過去爭議條文,但仍出現部分癥結,讓外界擔憂上路後執行成效。
日期:2024-05-22
寶林食品中毒案釀二死,其「產品責任保險」卻早在去年十月失效,無法理賠受害者。該案讓衛福部正視稽查量能不足的問題,但在執法實務上,究竟該如何落實?
日期:2024-04-24
今周刊編按:台北市府周二(4/2)證實在廚師手部樣本檢驗出毒素,調查再有進展。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也在臉書還原整起案件的調查時間序:3/24 台北市衛生局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菜刀、水果刀、砧板、及廚師手部的採樣拭子四件。該檢體由衛生局送台大驗米酵菌酸,北市今天已說明結果。3/26 食藥署會同北市衛生局再次前往寶林A13店稽查,帶回現場35樣食材,經檢驗皆未驗出米酵菌酸。3/28 因得知法醫解剖不幸病逝者時驗出米酵菌酸,疾管署立刻再前往寶林A13店做環境採樣,目的是做關鍵的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3/30 疾管署與食藥署配合檢警前往代班廚師住處做環境採檢,也是要做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4/1 食藥署收到台北市3/24採樣的四件拭子檢體,北市希望做唐菖蒲柏克氏菌培養,目前正進行中。同時食藥署也對該四件檢體做米酵菌酸檢驗,結果與台大相符,僅廚師手部檢體陽性,其他三件陰性。王必勝透露,在廚師家採檢時,可以說是「到處都採檢」,已經採檢14樣檢體要進行細菌培養,預計最慢4月中旬有結果。
日期:2024-04-02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食品中毒事件延燒多日,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累計18案例、2死亡、5重症。衛福部週四(3/28)晚間20時30分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確定第一位39歲死者體內採樣到罕見且致命米酵菌酸,證實為食品中毒,更是台灣首次出現因該毒素死亡事件。而有媒體亦報導,記者會後第2位66歲死者的解剖報告出爐,亦傳出體內有該毒素。
日期:2024-03-29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截至週三(3/27)為止已有11人中毒,造成2死、4人搶救中,這起集體食物中毒案引發人心惶惶,民眾迫切想知道「致命元凶」,衛福部晚間初判米酵菌酸可能性大。針對有民眾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推測,「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她強烈建議,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直言這並非危言聳聽,以免發展成國安事件。
日期:2024-03-27
台北市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餐廳疑似食物中毒持續發燒,周三(3/27)上午累積有7個案例、2例死亡,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今天下午16時再開記者會表示,今天下午又新增1例,所以目前通報個案數已經來到8例。下午台南也傳出,一名劉姓女子22日北上旅遊時曾到該餐廳用餐,台北市衛生局說尚未收到該起案例,所以人數可能還會再增加。
日期:2024-03-27
COVID-19在過去三年多來讓全球人仰馬翻,重創經濟,也暴露出感染管制上的潛在風險,COVID-19新冠疫情不僅帶來重症、死亡威脅,許多人在確診痊癒後仍因長新冠困擾。面對不斷變種與潛伏的疫情,全民唯有攜手落實「感染管制」,才能降低、甚至阻絕疫情衝擊。
日期:2023-12-19
在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面臨高血糖威脅,45歲以上國人中,更有54%「若非罹病、就是糖尿病前期」。飲食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甚鉅,血糖能否控制得宜更是關鍵,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糖監控裝置出現,AI也在輔助預測與診斷上幫了大忙,在與糖尿病共處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照護。
日期:2023-04-26
晚上翻來覆去,總是很難入睡?明明已經睡滿八小時,白天卻還是覺得很疲累?睡眠問題五花八門,即將於四月中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的「睡眠療癒展」提供多種解方,協助民眾更有效率解決痛點。
日期: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