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參與過遶境的人,或許認為這是電視媒體上狂熱的宗教活動;但若實際走過一遭,用雙腳踏在土地上感受人情,也許你也會忍不住著迷,沉浸於台灣特有的樸實與熱情。
日期:2023-03-10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台中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草木花卉接續綻放,為這座城市妝點繽紛亮麗的色彩。其中,位於西屯區水湳經貿園區的中央公園,不僅是日常運動、野餐的好去處,春日時分來此,還有機會一睹櫻花盛開的景象。
日期:2023-03-10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今周刊編按:中共兩會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周五(3/10)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3次全體會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全票2952張票,毫無懸念連任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首位3度當選的國家主席,正式開啟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位一體」時代。政治局前常委兼副總理的韓正,出任國家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趙樂際也是全票當選新一屆全國人大委員長。大會進行投票時,習近平率先將選票逐一放入票箱,接著是6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投票。今天的會議有7大議程,兩關鍵詞分別為機構改革、換屆選舉,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並表決通過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原文刊載於2022/11/11,更新時間為2023/3/10)
日期:2023-03-10
雲林縣屬農業大縣,尤其雲林縣崙背鄉,崙背鄉是台灣歷史悠久的酪農區,與福寶、柳營、萬丹等區被譽為台灣四大酪農專業園區,這次縣長張麗善率隊參加東京食品展外,農業處長魏勝德還特地安排到千葉縣館山市須藤牧場交流酪農心得,以及到木村花生工廠參觀,學習異業結盟發展多元在地化特色的產品。
日期:2023-03-09
2008年初罹癌至今,將超過15個年頭,一路太太幼香陪伴支持與鼓勵,人生由黑白轉為彩色,但無常之路迎面襲擊而來,太太在2017年7月卻因癌症過世,這個痛、這個角色的轉換,誰懂?健康養生、防癌抗癌,人人朗朗上口,市面上各種方法、招數比比皆是。在雙重的狠痛下,更明白了一些世間道理,養生、防癌、抗癌,所要做的事情幾乎一樣,差別在於是否多了一項「進醫院看醫生治療否?」回到家裡就是「自療」囉!自我療癒,近年深深體悟,大道至簡,以道御術的精神與哲理,世間方法招數多如過江之鯽,但真正的精隨「道法自然,萬法唯心」,人有千百種體質,不同的方法各有其妙處,但也並非人人適用。
日期:2023-03-03
行駛在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公路上,乘著風,駛向五峰清泉,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幽靜之地,充滿大自然帶來的禮物,綠樹、紅櫻、白梅,加上暖暖泉水,盡展其迷人多彩。
日期:2023-03-01
我與一位台灣的教授朋友常常談起中美日台的關係,他曾說:「台灣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現在完全依賴美國的好戰政策,然後發現這些都是餡餅皮的承諾,就像中國(1949 年)、越南(1975 年)、阿富汗(2020 年)等發生的那樣。」我的回答是,這個我是堅決不同意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事實!台灣對中共不論主戰或主和都各有道理,只有疑美一定大錯!為何?主戰固然得靠老美,即使要與中共談判也必須要有實力做後盾,難道不是也得靠美國與其他盟友的支持嗎?
日期:2023-02-26
老貓總是做什麼像什麼。退休前,他是華文出版界一哥,身為貓頭鷹出版社的總編輯和社長,出版了無數知識類好書,工作之餘專心研究出版相關事項,不論出版流程的上中下游、趨勢潮流、淵源演化、理論與實務、國內及國際出版概況……無不追根究柢,透徹研究,遂成兩岸首屈一指的出版研究專家,不但開課、演講、寫稿的邀約不斷,更出版了《老貓學出版》一書,成為華文出版界人手一冊的教戰聖經。退休後,他莫名迷上騎車。從素人開始,自學鑽研,天天苦騎,練腿力和技巧,同時也不斷踏查。他不但掃遍台北市區巷弄,更踏遍大台北山巔水湄。勤奮過人加上天賦過人,他很快成為單車高手。然後,自己好還不夠,他更成立「周周來騎車」社團/車隊,要大家都好。他的獨特風格吸引了無數死忠粉絲,貓粉迄今已近2500人,成為江湖中獨門一派的教主。這位教主把騎車發展成一門藝術,騎車不再是單純的運動、競技或娛樂,而開始具備了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的縱深和廣度。騎車融合了文青知性魅力和體魄及膽識的鍛煉,迷人極了。(文/莫昭平(《Openbook閱讀誌》理事長、前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
日期:2023-02-23
編按:貝爾實驗室是AT&T和朗訊科技一級機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技術機構。自1925年成立以來,從發明電話,以一日至少一專利的速度,發明晶體管、激光、資訊理論、數字信號處理、通訊交換、數據傳輸、移動通訊、光通訊、語音識別、多媒體技術,和UNIX®操作系統、C/C++ 計算機語言等人類文明的標桿,並致力於包括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的基礎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貝爾實驗室擁有13位諾貝爾獎得主。它將通訊理論、創新思維、和科學管理有效結合,引領美國的富強,對現代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裡講述了貝爾實驗室歷史上唯一職位最高的華裔執行副總裁,隨後又擔任公司事業集團,歷史上唯一職位最高的華裔總裁的許濬豐富的人生故事。
日期:2023-02-22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