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民進黨立委、藝人余天驚傳昨(7/25)日中風住進台北榮總,有民眾直擊余天在家人攙扶下進入醫院。對此,兒子余祥銓受訪證實,余天在家中感覺右手、右腳麻痺,接獲爸爸求救電話後急忙將他送往醫院。根據TVBS報導,余天左邊腦有血管堵塞,目前有吃抗凝血讓血液流通,精神狀況可以,醫生說有風險,這7天是關鍵。妻子李亞萍受訪證實,兩三天前她和兒子余祥銓發現余天狀況不對,右眼腫起來、兩眼一邊高一邊低,右手與右腳都抬不起來,抓不住東西,她和兒子催促余天到台北榮總檢查。李亞萍表示,也幸好及時送醫,余天被檢查出脖子後方有兩根血管堵塞,腦部也有血塊,目前先吃藥並住院觀察,讓血塊慢慢化掉。
日期:2022-07-26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日期:2022-07-21
隨著國內新冠(COVID-19)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也讓愈來愈多孩童陷入染疫的風險,根據統計,截至今(28)日,台灣已累計兒童重症達20例,其中有9人出現腦炎的症狀,而有5人因腦炎死亡,讓家長相當憂心。對此,有專家特別出席今(28)日的防疫記者會,詳細講解COVID-19所導致腦部病變致病的機制,並提醒家長們該如何防範。
日期:2022-05-2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六(5/28)公布國內新增80835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7例死亡。死亡案例中有兩名兒童,分別是一名6歲童確診發現腦瘤搶救不治,另一名兒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死亡。
日期:2022-05-28
本土新冠肺炎兒童重症個案已累計14例,其中6例併發腦炎、5例死亡。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指出,「新冠肺炎併發的猛爆性急性腦炎可能只需要短短數小時,即可以破壞腦部造成嚴重腦水腫,致死主要原因是腦部嚴重不可逆傷害。」
日期:2022-05-2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23)公布國內新增66247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有2例是兒童,其中1人併發腦炎死亡。目前累計14例兒童重症,其中有6例腦炎、4例死亡,而最小個案是今日公布的1歲男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適逢週末,無法直接判斷疫情趨緩,不過確診數看起來沒有繼續上升,「目前為止疫情控制得宜」。
日期:2022-05-23
編按:本土確診維持在高原期,但兒童重症個案頻傳,週日(5/22)256例中重症個案中包含3名孩童,其中1歲男童確診後出現發燒、全身抽搐等疑似腦炎症狀,至於另一名10歲男童,染疫後出現合併腦炎與多重器官異常,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全台今年累積至今已有12名兒童重症案例。指揮中心呼籲,如果觀察到小朋友出現8大症狀,很有可能就是「重症前驅症狀」,就要立即就醫評估。
日期:2022-05-22
20210619編按:54歲金曲台語歌后詹雅雯,今年3月赴醫院檢查發現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雖然她曾在臉書以正面態度面對病情,不過18日在直播中回憶起醫生的話「對不起,妳不可能痊癒,因為這世界上沒有藥可以醫帕金森氏症,只能減緩(病情)」,讓她忍不住掩面痛哭。其實,帕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長輩們常見的疾病,年紀65歲以上約有1%至2%罹患率,往往在確診後3~5年內,有30~50%患者合併出現失智症,5~7年可能導致完全失能;因此,當早期出現手抖、動作遲緩等7大警訊時,就要提早就醫進行檢查。
日期:2021-02-18
20210318編按:54歲金曲台語歌后詹雅雯,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她曾經在2018年疑因罕見疾病、喉嚨長瘤,無法自己分泌口水,近2個月食慾很差甚至體重掉了8公斤,赴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帕金森氏症。詹雅雯在自己臉書上發出自己的醫院手環照片,並寫下「人生每個病痛都是有原因的,在提醒自己要愛自己的身體,應該把速度慢下來了。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聽醫師的話、學習不要恐懼和新的生活方式並珍惜現在擁有的。」
日期:2020-12-25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因為這兩個都是外國語翻譯過來,所以大家會聽得很霧煞煞。教大家最簡單的,巴金森氏症就是一種動作障礙的疾病,動作會出現一些問題,那阿茲罕默症他是一個認知功能的障礙,會有記憶的問題。所以兩個不要搞混了。
日期: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