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歐洲議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歐洲議會共有88項結果
國際總經

美總統大選辯論會直播》4年後再度交鋒!81歲拜登對決78歲川普...官司、年齡、移民問題成雙方攻防

今周刊編按: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第一場電視辯論會,在台灣時間週五(6/28)上午9點登場,這是拜登和川普睽違4年再次站上辯論台正面交鋒,只不過兩人身分對調。據《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外媒報導,本場辯論共計90分鐘,含2次廣告,期間競選團隊人員不得與候選人接觸。攝影棚也沒有觀眾;辯論流程部分,將不會有開場白,每個環節辯論人有2分鐘時間回答主持人問題、1分鐘相互回應,另有2分鐘結語時間。候選人桌上只有紙、筆及一瓶水,過程中沒有提詞機,也不得使用道具、小抄。 此外,為防止2020年「互相插嘴」場面重演,除被要求發言的候選人外,另一人的麥克風將被消音。外界預期,本次辯論議題將聚焦在官司、年齡、經濟、移民、國際政局等。

日期:2024-06-28

國際總經

全球42億人瘋選舉!南韓在野黨領袖遭刺殺、印度政府把外媒趕出去…兩極化趨勢和民粹主義又抬頭?

今年是歷史性的選舉年,全球共有70多個國家、42億人口瘋選舉,然而戰爭、民粹主義以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政治和媒體環境會往兩極化的方向前進?或是保守勢力又重新抬頭?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舉辦的《2024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邀請亞洲國家的資深記者和歐美講者與會,討論主題為「歷史性選舉年的新聞專業」,分享第一手的現場觀察,讓民眾了解今年大選潮後的世界樣貌,以及新聞工作者面臨的時代考驗。

日期:2024-06-24

國際總經

G7的GDP有43兆美元、中俄才24兆美元…學者拿數字給參考:台商要把自己鎖在封閉市場?

國策研究院週四舉辦「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與會學者郭育仁認為,這次「朝俄峰會」後,東北亞情勢進一步緊繃,預估北韓將會有新一輪短、長程彈道飛彈試射,也意外將北約、美日韓及台灣連結在一起。而G7(七國集團峰會)剛落幕,公報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示強烈關切,並對中共援助俄羅斯進行了嚴厲批評。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表示,G7等民主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達43兆美元,中國和他的好朋友俄國加總僅24兆美元,這數字可以給台灣的企業好朋友參考,真的要把自己鎖在封閉的市場嗎?公司經營不要只看短期利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表示,這次G7動用200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後,被凍結的俄羅斯主權資產,為烏克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不僅是在提醒川普不要走回孤立主義,也在提醒中國,日後若入侵台灣,現在已有前例(俄羅斯)可以凍結其海外資產,美國也可能跟台灣簽署新協議。

日期:2024-06-20

國際總經

右派崛起 「限制移民、反對綠色新政」衝擊核心價值 歐洲議會改選 歐盟27國「向右轉」

五年一任的歐洲議會選舉,今年無疑是衝突性最高的一次,勢必改變歐洲既有的政治路線,甚至可能重新定義「移民」、「綠色新政」等歐洲視為驕傲與進步的核心價值,歐洲正在巨變的轉折點上。

日期:2024-06-05

傳產

碳費基準呼之欲出,台泥張安平支持「碳有價」:本土進口商品都應支付碳成本,籲宣告台灣CBAM推動時程

環境部26日將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也預定3月底公告碳費基準,國內年碳排量逾2.5萬噸的企業,須根據2024年排放數字,自2025年開始繳碳費,意味台灣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台泥周四(3/14)表態支持碳有價,但呼籲環境部應同步具體公告台灣CBAM的推動時程表,並要求進口商品開始申報碳排放量,避免使用高碳排進口原料及商品之企業,錯估認為可免除碳成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碳議題沒有疆界也無法鎖國,台灣如果只實施碳費卻沒有配套的CBAM碳邊境機制,將會造成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衍生國家之間的「碳洩漏」,結果實施碳費後的台灣產業價值鏈碳排不減反增。張安平建議,政府要推台灣版CBAM,可以和歐洲學習,因為歐洲從2005年開始,到設定2034年所有行業都要支付碳成本,花了20年時間演進制度。

日期:2024-03-14

政治社會

台灣人別小看自己的民主成就!為何西方政治學大師戴雅門直言 台灣選舉素質高於印度、墨西哥、南非,甚至美國?

來台觀察2024總統大選的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暨政治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認為,根據他自己與多個外國學界觀選團的觀察,台灣這次大選肯定是一場高品質的選舉。長年觀察各國民主發展進程的戴雅門直言,在2024年舉行全國大選的全球主要國家中,台灣無庸置疑位於前段班,因為從印尼、印度、南非到墨西哥等今年將辦大選的國家,民主水準都有程度不等的倒退,甚至連美國自己都有民主倒退的危險。他也舉1月13日投票日當天及開票夜為例,全台灣沒有人對開票結果有異議、沒有人指稱有選舉舞弊,更沒有選務人員遭受暴力威脅。不僅如此,投票結果揭曉後,敗選者馬上恭喜勝選者,勝選者也謙稱需要更努力,要擷取敗選陣營的優秀政見,這些現象都不會在印度、墨西哥或南非出現。戴雅門也打趣道,「這種話(藍綠白三組候選人的勝選及敗選演講),肯定不會從極可能成為我們美國2024年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口中聽到!(暗指川普)」

日期:2024-01-16

政治社會

總統辯論會》侯友宜直球:你們兩個是支持廢死還是反廢死?賴酸柯連6點協議都能反悔「最沒資格談誠信」

2024總統大選辯論會周六(12/23)登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依序進行申論、媒體提問、交互詰問及結論等四階段。本文為第二階段交互詰問,以問答方式,持續更新呈現三位候選人交互詰問的精彩交鋒。

日期:2023-12-30

國際總經

尹錫悅、岸田文雄陷保「位」戰 拜登印太戰略信任投票倒數… 台灣打頭陣 全球迎二○二四超級大選年

即將到來的二○二四年,亞洲幾乎每月都有影響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的重大選舉,歐洲則是移民政策大對決;全球狂吹選舉政治颱風,以十一月美國大選為高潮。

日期:2023-12-13

政治社會

蕭美琴辭職參選副總統,蔡總統任命俞大㵢接棒出任駐美大使、李淳駐歐盟兼比利時

原駐美大使蕭美琴請辭參選,留下遺缺。總統府周三(11/29)宣布,蔡總統任命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大使俞大㵢出任駐美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擔任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大使。

日期:2023-11-29

國際總經

阿根廷選出「網紅名嘴」總統 荷蘭極右派贏得國會大選 賭爛票決勝 全球政治陷「川普化」危機?

阿根廷與荷蘭大選,政治極端分子都贏得最高選票,引爆全球政治「川普化」的疑慮。不過,阿根廷與荷蘭病灶迥異,選民的「賭爛票」才是亂象的根源。

日期: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