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款項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款項共有808項結果
焦點新聞

身陷新能源車與手機事業兩大錢坑 格力電器又遭重罰 中國空調女王董明珠 如何挺過風暴?

根據《財訊》報導,中國最大空調企業格力電器,近年股價不斷走低;11月再因產品瑕疵被美國政府重罰9100萬美元。被譽為中國「營銷女王」的董明珠,將如何因應這場白色家電的變局?

日期:2021-11-25

政治社會

一座安全堪慮核電廠,竟仍讓正反雙方交鋒多年無共識 這次極盡全民公投之力 真能終結核四的去留?

三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寄望核四能早日完工運轉,挹注國內供電,但檢視所有客觀條件,連能否確認核四安全無虞,都充滿著變數,在三年內商轉發電的目標,更顯得不切實際。

日期:2021-11-24

台股

100萬買台塑(1301),14年滾出1400萬!操盤30年大師:「抄底4心法」比存股賺更快

一向奉抄底為信仰的郭泰自1988年投入股市,憑藉廣讀投資經典而開悟參透股市脈絡,進而提出「位置理論」創見。他洞悉波段循環的奧祕,在底部價格精準入手,享受數年才有一次的牛年行情。2020年,郭泰由大抄底演進到小抄底,隨著台股上漲行情,賺取一至兩倍的利潤。他認為,大、小抄底互相搭配,更能讓資金發揮更大功效,而本書將是他多年征戰股市的畢生絕學,帶領投資人穩操勝券。

日期:2021-11-08

台股

一個月就填息,7%獲利入袋!他靠這檔「績優冷門股」安心賺:2022年殖利率估7.96~11.49%

2020年COVID-19 疫情以來投資人面臨空前挑戰,雖然有些股票短短幾個禮拜就讓投資人從十年套房走出來,但也有些人追買熱門股因為市場資金撤退後慘遭套牢。如果厭倦大起大落的股價與投資報酬率,冷門股是個不錯的投資選項。我過去以來投資冷門股目標只追求每年報酬率 5%~10%,這是很合理的目標,而且,投資過程不用盯盤很「安心」,我可以把時間拿去做其他事,例如寫作、旅遊、吃美食、追劇等等。

日期:2021-11-03

國際總經

聯合國點名馬斯克捐1600億救飢荒 慘遭專家「1句話」打臉!他怒嗆「做得到這件事,我就捐」

美媒《CNN》引述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署長David Beasley日前發言,指富豪們若能捐出一部分財產就能解決世界飢荒,更直接點名全球最有錢的2個人—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David Beasley甚至說,「馬斯克只要能拿出他2%的財產,約莫60億美元(約1669億元新台幣),就能解決問題。」這番言論除了被專家重重打臉,馬斯克也親自出面回嗆,「如果辦得到這件事,我就捐60億。」

日期:2021-11-02

房地產

自己出錢買的房,要賣時兒媳卻來要一半?一個62歲退休阿伯啟示:有時候,自己人比外人更敢要

借名登記在台灣非常常見,不論是為規避法律上的資格限制、為規避稅捐、躲避債務、債信、基於夫妻或父母子女情誼、單純隱匿財產、宗教寺廟廟產登記於自然人名下、為共同出資投資等,原因可謂花樣百出。但翻開訴訟案例,為什麼借名登記的問題這麼多?

日期:2021-10-31

政治社會

病毒重創全球SDGs進程,地方政府、草根團體、熱血公民如何展現台灣韌性? 大疫之下 永續城市戰鬥記

瘟神肆虐,新冠肺炎無聲卻殘酷地踐踏全球,聯合國標榜的SDGs目標也首次出現指數倒退。在這樣的風險中,一座城市,如何展現它的韌性?在萬華社福中心樓下排隊的是一群物資匱乏的無家者,疫病中,他們不只被政府接住,更因在地綿密的社福網絡倖免於難。政府無法單打獨鬥,只有更多夥伴齊心協力,才能成為疾風下的勁草,度過危機。

日期:2021-10-27

台股

玉山金、統一、根基...目標每年5-10%獲利!捨工作決定全職投資,他分享股票配置清單

承熙全職投資快2個禮拜了,或許是全職的關係,與網友的互動變得很熱絡。網友問說「承熙你的股票是怎麼配置的?看你可以山居全職投資寫作好羨慕喔!」因此這篇要聊聊,承熙都買哪些股票?原因是什麼?以及為何是這個比率?(原文發布於9/4)

日期:2021-10-19

生活消費

當初為搶「好食券」綁數位五倍券...要用才驚覺「2地雷」 她崩潰超後悔:根本沒辦法用

振興五倍券8日正式啟用,而當初前400萬名綁定數位五倍券者,還能夠獲得最受歡迎的500元「好食券」,不過一名網友卻超後悔「好食券根本沒辦法用」,原因在於很多店家不能刷卡,甚至有些早已停業。

日期:2021-10-09

國際總經

美債違約有多可怕?白宮、經濟學家、分析師全都狂敲警鐘 全球企業恐被迫裁員

美國聯邦政府可能將於 10 月 18 日用罄手頭資金,恐將面臨首度債務違約,隨著終極違約大限將至,週三 (6 日) 白宮、經濟學家、分析師接連狂敲警鐘。

日期: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