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院會週二(12/24)進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投票結果,7名大法官被提名人全都未通過立法院同意,值得注意的是,被提名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劉靜怡遭到民進黨團封殺,卻獲得民眾黨團支持。最後投票結果,7名被提名人全軍覆沒。由於上週通過的《憲法訴訟法》在藍白主導修法之下,明訂至少需要10名大法官出席評議會議才能開會,因此在目前僅有8名大法官的狀況下,僅通過1人,憲法法庭仍然無法達成開會人數。民進黨質疑,藍白就是要癱瘓憲法法庭,讓他們可以進行各種違法憲法的修法。民進黨立委吳沛憶、黃捷、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等太陽花世代民代和小黨、公民團體,週二上午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憂心若藍白聯盟拒絕通過大法官提名,將直接導致憲法法庭無法運作,或是極少數大法官透過迴避、不出席就能綁架整個憲法法庭的狀況。
日期:2024-12-24
「沒收人民罷免權!」「今天是台灣的民主之恥!」12/20立院藍白陣營挾優勢人數,三讀表決通過國民黨版本選罷法修正草案,新法規定未來民眾連署罷免需附身分證影本,違者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元以下罰金。翻開「選罷法」歷史,藍營為防罷免、量身提案修法,已非第一次。罷免規定曾經歷哪些重要變革?其他國家的罷免制度,又是怎麼設計?
日期:2024-12-23
過去不少旅外國人利用健保「停復保制度」省下保費,身體一有狀況回國再復保就醫,此制度的不公時常引起輿論爭議。為了使全體國人權利義務回歸一致,從周一(12/23)起「停復保制度」正式廢止,只要設有戶籍,無論你的身分是學生、僑民還是各行業的駐外工作者,通通都要持續加保、繳保費。12/22前已辦理停保的民眾,回國復保後不能再辦停保,如此才能享有全民健保醫療服務權利。
日期:2024-12-23
在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攜手合作下,立法院周五(12/20)強力三讀「憲法訴訟法」第4條、第95條與第30條等三大法案,此次修法通過,代表憲法法庭未來必須至少有10名大法官參與,且須有9名以上同意,才能做出違憲判決,若法案施行,現任8位大法官將無法召開憲法法庭,形同被變相架空。針對立法院三讀通過「憲法訴訟法」修正案,總統賴清德發聲,他表示,立法院是國家最高民意機關,象徵台灣的自由民主。但是,立法院強行通過的三項法案,未經充分討論、無視民意,不僅剝奪了人民監督的權力,更是侵害司法獨立;甚至,衝擊攸關每位國民,國家整體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這是沒收了民主國家權力分立的原則,更是悖離民主國家人民作主的真諦。」
日期:2024-12-21
比特幣持倉大戶「微策略」,僅花1年的時間,以市值逾900億美元的規模,入列美國百大市值公司;微策略從過去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再發展到現今的榮景,反映出新興投機交易崛起,主導全球資本市場。
日期:2024-12-18
今周刊編按:阿里山森林鐵路列車上周六(12/14)上午發生意外,阿里山小火車從嘉義開往山上時,遇到多名觀光客擅自闖入鐵軌拍照 ,小火車雖鳴笛示警,仍有一名女客左腿被火車擦撞骨折。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調查,「夢想國際旅行社」帶團踩線拍照放任造成旅客受傷,將請林業保育署禁止該旅行社申請進入眠月線1年,並追究與查處、嚴懲不貸。而觀光署調查後將發出裁處書,觀光署長周永暉周三(12/18)表示,旅行社最重開罰5萬元、帶團人員(導遊)開罰1.5萬元。
日期:2024-12-18
「該怎麼樣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只要近距離觀察富人,不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嗎!」曾經,我也以為有錢人都住豪宅、開跑車、穿名牌……擔任東京都國稅局官員10餘年,藉由這份讓我有機會深入探查有錢人的資產配置與生活模式的工作,在了解這些人的行為模式後,才發現真正掌握財富密碼的關鍵。
日期:2024-12-17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周一(12/16)三度排審提高罷免門檻的《選罷法》修正草案,民進黨團周日(12/15)晚間集結立院,但國民黨以人數優勢,封鎖委員會開會外的走廊、鐵門出入口,兩黨立委在走廊爆發推擠衝突。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指控,眾人在紅樓202會議室外推擠時,遭藍委邱鎮軍「連續壓頭4次」,造成臉頰右眼瞼下方紅腫。周一早上9點3分國民黨即強行通過《選罷法》,意即挾著只花了3分鐘,就把法案送出委員會並宣告散會,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我還以為回到戒嚴時期!國民黨可以選擇讓民進黨發言,到半夜然後表決,多數輾壓之後,送出委員會。結果國民黨連最簡單的道路都不選擇」。民進黨立委黃捷則是批評,國民黨今天直接用膠帶封住大樓鐵門、封住委員會的門、霸佔主席台,不讓立委出入,只為了要硬闖選罷法。惡劣的封鎖出入口,國民黨怕罷免怕成這樣,真的很丟臉。
日期:2024-12-16
上周12月11日,因為幾家大型科技股股價飆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三創下歷史新高,是該指數53年歷史上首次突破至2萬點以上,而標準普爾指數上漲約0.8%,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50點。
日期:2024-12-16
在台灣的街頭巷尾,每一輛車的車牌都是交通管理的一部分,但更深一層來看,它也可以成為國家象徵的一部分。隨著全球交通科技的進步,車牌已不僅僅是身份標識的工具,它還是展示國家認同與技術創新的重要象徵。
日期: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