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措施,白宮經濟顧問也透露已有15國就關稅協議提案。最新路透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表示,在與越南代表談判後,會4/11與台灣、以色列代表談判關稅問題。總統賴清德周五(4/11)在與國內機械器具業者座談時,提到「台灣現在是美國政府第一批的談判的名單裡」,他強調政府會做好和美國好好談判的準備,藉此確保國家利益、保護產業未來發展。早前被問及台灣是否已列入白宮顧問所謂的「首批15國」談判名單?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對此不予評論,但強調各方面都在努力。另外,賴總統提及美國關注已久的洗產地議題。他強調美國不只是對台灣提出此要求,也對很多國家都提出要求,他呼籲產業一起利用此機會好好面對洗產地的問題,並強調台灣自己一定要先處理好洗產地的管制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時,重申賴總統「第一批談判名單」說法,強調無論是75國或15國,他還沒看到哪一國表示已談了什麼、談到什麼,第一波交涉何時開始、結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知道」。卓揆強調政府會爭取最佳、最快時間,向美國做出直接、有利的交涉,以爭取最大國家利益的機會。而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備詢時,則是被問到格羅方德有意合併聯電,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郭智輝說對於傳聞不予評論,但他說,理智分析就是不可能,「不管是台積電投資英特爾、還是格羅方德和聯電結盟,這些就是傳聞,我可以決定他不可能,因為他們要投資,必須要經過投審會」。
日期:2025-04-11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包括美股、台股等全球性股災,連假後週一(4/7)的台股更是被股民稱為「開盤就收盤」,暴跌2千點。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於周日(4/6)播出的《數字台灣》節目分析,川普第一任時很重視美國股市,現在則是想解決美國的債務問題,不過美國的消費信心指數已經下滑到1980年新低,當美國人不再消費,對世界影響非常巨大。謝金河也認為,台灣要縮減對美國貿易順差,可能要思考向美國採購能源、飛機等大宗物資。針對在野黨發起的普發現金議題,謝金河和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都在節目中表達反對,黃欽勇說,應把錢用在對的地方,創造更高收益,例如將精密機械帶到新竹、台南(科學園區),創造內銷,讓老百姓可以賺得到錢。至於台灣社會對於台積電赴美投資有各種討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7日更是要求,未來台積電、聯電到美國設廠,必須先到立法院報告。針對相關議題,黃欽勇則認為,目前研發工程師已經不夠,此外,赴美投資也能就近服務客戶。
日期:2025-04-07
傳產之道:避難開大色貨的殺戮前幾天到台中去演講,一位工具機產業的老闆一看到我就問:社長!你看台灣的工具機產業有沒有活路?這是一個大哉問,但也可以看出產業面臨的困境。
日期:2025-03-13
當護國神山、AI搶盡鎂光燈焦點,不少傳統產業卻淪為「慘」業。台灣產業國家隊要壯大,不能只有少數隊員獨強。轉型、升級讓企業自立自強,加上民間平台、政策法規等外力助攻,搶救產業失衡大作戰,需要企業、政府攜手合作。
日期:2025-03-12
每日經濟新聞社是韓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今周刊》獨家取得其周刊《每經ECONOMY》授權,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國際化的新聞視野。
日期:2025-02-26
AI熱潮可望拉動百工百業!工研院IEKCQM預測,2025年台灣製造業產值預估成長6.48%,產值可望上看25.9兆,延續正向成長。其中,2025年半導體產值將有16%成長,這是繼今年突破5兆後,明年可望再衝破6兆。工研院副總林昭憲更點出,AI將會作為火車頭,拉動台灣百工百業一齊衝,可說是Team Taiwan。工研院IEKCQM周三(12/4)發布「2025年台灣製造業暨電子零組件產業景氣展望」。工研院預測,2025年台灣製造業預估成長6.48%,資訊電子業成長可望達10.33%、金屬機械業成長3.54%、民生工業3.53%、化學工業2.42%。
日期:2024-12-04
第27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捐贈儀式暨公益論壇,在週二(12/3)舉行,受贈單位台東基督教醫院、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全球社會創新、孔雀魚普惠科技,以及小樹傳愛協會代表皆出席週二的典禮。
日期:2024-12-03
8月底,我到日本東京參與台日半導體科技論壇,雙方出席代表人分別是台灣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及日本眾議員甘利明,我在這場論壇中也發表一場演講,提出台灣與日本未來可以在台積電熊本JASM廠的基礎上,再強化未來三個新的合作方向。
日期:2024-09-1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4-06-15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