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五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果周三(10/16)揭曉!調查方法大量採納城市進度指標,高雄市成為本屆最大贏家,除了首度拿下「永續城市特優獎」外,更囊括「經濟力」與「環境力」特別傑出獎,以及「最佳首長信任獎」、「最佳高齡友善城市獎」等5座大獎,證明城市拼經濟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永續。在經濟表現部分,從市民收入來看,高雄人去年年平均可支配所得39.2萬元,年逾6%,為六都第一。此外,高雄市政府近年在減碳、減汙方面也表現亮眼,空品良率不斷成長,不僅過去4年都超過80%,更每年持續成長、今年截至8月空品良率高達89%。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頒獎。他在致詞時非常感謝《今周刊》的肯定。
日期:2024-10-16
(今周刊1452)二○二四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針對地方政府在社會、經濟、環境及施政滿意度、政府服務效能進行調查,高雄市長陳其邁、台中市長盧秀燕、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市長黃敏惠最受民眾肯定,獲頒「最佳首長信任獎」。
日期:2024-10-14
總金額達3兆元!攸關全體國人在經濟、教育、福利的明年度政府總預算持續卡關中,立法院長韓國瑜和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五(11日)邀集三黨黨鞭吃「和解飯」盼化解僵局,吃完後國民黨、民眾黨都表示,未見到行政院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感到遺憾。「我對藍白的答案也感到很遺憾」,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說,餐敘是為未來朝野協商鋪路,是好的開始,只要大家冷靜找解方,相信能盡速化解僵局。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行政院還沒有學習如何好好的尊重全國的民意,執政黨沒有傾聽國會多數決議,總預算當中,也沒有看到上會期通過的法律案或是三黨共同簽字的主決議所需要的預算,國民黨團感到非常遺憾。
日期:2024-10-11
總統賴清德週四(10/10)首度發表國慶演說,日前他的「祖國說」引發討論,他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為題表示,「中華民國已經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民主自由,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茁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賴也公開向中國喊話,長期以來,世界各國支持中國、投資中國,以及協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力的提升,無非就是期待中國一起為世界帶來貢獻,對內重視民生、對外維護和平。賴清德進一步表示,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每日皆有無數的無辜人民死傷於戰火中,我們希望中國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能夠發揮影響力,和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也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週四的國慶活動「眾星雲集」,朝野主要政治人物幾乎都與會,包括立法院長韓國瑜、前總統蔡英文、陳水扁等人皆會同台亮相,兩人也簡單寒暄互動,就連因涉貪遭羈押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雖無法出席,現場也保留了他的座位;至於前總統馬英九本來答應出席,但一早以不滿賴清德「新兩國論」為由拒絕出席。
日期:2024-10-10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慮:「地震多、房屋老,出了問題怎麼辦?」其實碰到這樣的問題,都更已經刻不容緩,也是解決老屋問題的最佳解方。大家都明白都更的必要性,但推動都更事業的困難,卻往往發生在住戶身上;根據我多年來推動都市更新的經驗累績,多數還是出於人的問題上。
日期:2024-09-24
這幾天彰化大村愈來愈熱,看看節氣,照賴志豪的描述,應該再一旬(十天)就要吹南風了。我們在瓜棚下,儘管感覺不到陽光直曬的熾熱,空氣也不悶,但汗水還是涔涔自毛細孔淌出來,看了一下溫網室內的溫度,上午十點就達到攝氏四十二度,我不可思議的望向賴志豪。
日期:2024-09-18
人類經濟活動對於地球氣候帶來嚴重的衝擊,而我們對地球所欠下的債,或許透過《巴黎協定》第6條的國際減量合作機制,有機會成為償還「碳負債」的一道曙光。
日期:2024-08-27
(今周刊1443)「台電電網韌性計畫,原本是十年完成,我說不行!現在要用四年的時間把它做好。」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大膽喊話,要加速電網計畫,更要求台電提出跳電盤點報告,優先改善風險熱區。
日期:2024-08-14
在父親節這天,總統賴清德周四(8/8)召開首屆「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他表示,在極端氣候衝擊下,有愈來愈多來專家提醒,人類現在所經歷的每一年夏天,都會是「餘生最涼的夏天」。賴總統直言,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對任一國家都是艱鉅挑戰。他譬喻,突如其來的天災像是「急性感冒」,而全球氣候變遷則像是「慢性疾病」,但無論是急是緩,政府都有責任持續加強台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不斷強化國家永續發展的韌性。談到核能,賴總統回想20幾年前擔任立委時,與跨黨派立委提案制定《環境基本法》,首度將「非核家園」入法,並完成立法。他說,當時執政黨民進黨非國會多數,這證明「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賴總統期許國人藉此委員會,了解能源議題絕非僅是「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他強調,國家氣候治理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
日期: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