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極大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極大共有3021項結果
國際總經

2024兩岸三地1000大 專訪德國汽車教父:小心,它的電動車正在改寫全球版圖! 當中國拚出海

(今周刊1428)過去一年,在內部經濟環境欠佳的背景下,談到中國經濟時,除了近年頻繁出現的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不振外,總不時還會看到這麼幾個詞彙:出海、內捲、新三樣、新質生產力,以及產能過剩。究竟,在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下,這些詞彙的意涵是什麼?回望過去一年,在外界一片高調的「唱衰聲」中,中國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今周刊》一年一度的「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為您深度解析。

日期:2024-04-30

政治社會

台灣會重演日本強震悲劇嗎?地科專家揭1關鍵:島內不可能有規模8地震!從斷層帶長度看台日差別

花蓮403強震喚醒台灣人對大地震的恐懼記憶,回顧921大地震規模為7.3、918池上大地震規模6.8,而這次的403強震規模則為7.2,令許多人不免擔心台灣是否會發生規模8以上大地震,甚至也讓人想起日本觀測史上首度出現的規模9.0強震「311地震事件」。面對島內可不可能發生規模8,甚至是規模9的強震,專家直言「不可能」。由於全球有許多地方都有地震,而各地可能發生的最大地震規模並不相同,值得留意的是,「地震規模的大小和斷層活動的長短有絕對關係」,台灣並未備有超級強震的先天條件,因此不易造成如此大規模地震。

日期:2024-04-28

情感關係

炎上、肉搜、公審…沉迷譴責快感,正義中毒了? 腦科學家:訓練大腦減少對立消磨

「炎上」、「肉搜」、「公審」…這幾個對台灣社會來說並不陌生的詞彙,近年伴隨社會重大事件或人際衝突,總能發現其蹤影。究竟為了伸張正義發表言論與「過度」的分界線在哪?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從科學與社會脈絡,探討為何人會正義中毒?

日期:2024-04-26

教育

弋果國際教育集團邁入25周年 不畏寒流熱血淨灘!響應《還海行動1095》清出1485公斤垃圾,為下一代守護海洋環境

「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這一切,怎麼知道身處的環境是如此珍貴?」冒著10度左右的低溫及強勁海風,弋果志工團隊動員近百名同仁及眷屬,戴上手套、拎著麻布袋,沿著新竹南寮海岸線一路綿延近1公里撿拾攤上垃圾,展開熱血的淨灘行動......。

日期:2024-04-25

國際總經

勞力士企業「標籤化」展現價值 ——宏全在包材領域經營非凡

勞力士從產品研發、製造到銷售,成功「標籤化」獨特的經營內容,打造錶壇奇蹟,值得台商經營者引領自己的企業征戰全球,作為借鏡。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60年了!每資助兒童1元,創出13倍社會影響力…蕭美琴大讚:投報率比股市高

台灣世界展望會自1964年成立至今,服務屆滿60年,在周三(4/24)以「共創社會價值 展望兒少新未來」為主題,舉辦「60週年國際影響力論壇」,活動也在2023年SROI調查報告的基礎上,邀請產官學出席論壇共探兒少未來。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人口最多拿得少 地方喊統籌分配款不公 《財劃法》陳年爭議 搶錢大戰將開打

《財政收支劃分法》人人喊修,喊了二十五年原地踏步,中央、地方分配稅收,「納稅人繳稅繳給誰」是一門大學問,唯一不變的是,不論誰收了稅,誰就該負責,必須要花在刀口上。

日期:2024-04-24

政治社會

正面效應遭忽視⋯增投資、緩通膨、促減碳 碳費來襲 三真相揭「綠色通膨」迷思

碳費遲未拍板,綠色通膨的焦慮已經瀰漫社會。但學者指出,目前討論存在迷思,僅看到負面效果,其實,在「碳 is money」的時代,碳費也為各部門帶來正面效益,更是緩解通膨、促進淨零正向循環的關鍵。

日期:2024-04-24

科技

護國神山不能沒有它!先進製程必備管線 價值等同進口轎車 為何崇越石英新廠落腳嘉義?

崇越集團在台灣的第三座半導體專用石英製造廠,周四(18日)上午在嘉義朴子的馬稠後產業園區舉行啟用典禮,未來產能將全數滿足護國神山在南科的先進製程需求,甚至不排除爭取同樣放眼先進製程的美國英特爾的訂單。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在崇越石英嘉義三廠的啟用典禮會場表示,半導體不論現在或未來,都是台灣的重中之重,他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至少未來30年都將持續發展。崇越集團是國內最大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的代理商,長期深耕半導體、光電、太陽能等科技領域,並積極打造晶圓代工服務平台。不只如此,崇越集團後來跨入事業廢棄物清運與化學藥品銷售業務,轉投資的安永事業,為消費者健康把關,還增加了國立台北大學的運動場館營運經營,涉足大健康事業。

日期:2024-04-23

傳產

迎接淨零時代!碳費搞不定,業界焦慮…專家:應做「碳經濟」資源整合,爭執數字易失焦

環境部碳費尚未公布,各界已經對於碳費價格陷入膠著戰。不過國際金融專家提醒,太執著在碳費的數字價格容易失焦,應從「碳經濟」的全面性角度看待、將其視為綠色經濟,並建議可參考日本作法,為產業找到碳定價的科學基準。

日期: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