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全力支持「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積極推動國內、外具創新能力及成長潛力優質企業進入臺灣創新板。為吸引國際優質創新企業來臺上市,並扶植國內新興產業邁向全球經營,證交所於今日宣布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建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將借助國際級會計師事務所於東南亞當地經營網絡,前進東南亞創新生態圈,掌握當地創新生態圈發展動態,深度耕耘優質創新企業,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知名度,使臺灣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企業掛牌首選之地;同時並將率創新板上市企業赴當地進行業務媒合、策略合作及國際資金對接,透過資本市場養分助力企業持續茁壯成長。
日期:2025-04-02
編按:現在消費方式多元,電子支付都很方便,但反而容易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花了多錢,這種情況就稱為「注定管不住荷包」。無論你多麼努力想要存錢,遲早都會因為耐不住誘惑而分神,最終把自己能夠使用的錢全部花光光。本書作者馬克斯.菲爾普斯就提出,4種錯誤帳戶分配情況,他也建議,設定個別的帳戶來處理收入與例行帳單,並利用不同的帳戶,同時為多項目標存款,讓月光族也能無痛存錢。
日期:2025-04-02
今周刊編按:《富比士》公布2025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今年全球共有3028人登上年度全球億萬富豪榜,首富是特斯拉和SpaceX執行長馬斯克,身家達3420億美元(約新台幣11.3兆元),領先第2名的Meta執行長祖克柏,其身家為2160億美元(約新台幣7.16兆元),第3名為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貝佐斯,身家為2150億美元(約新台幣7.13兆元)。台灣部分,有49人上榜,其中有5人進入全球富豪前500名排行,台灣首富為廣達(2382)創辦人林百里以117億美元(約新台幣3881億元)資產稱冠,全球排名第210。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位居第2名,淨資產為109億美元(約新台幣3616億元),全球排名第227。而華利實業創辦人、「鞋王」張聰淵排第3名,淨資產102億美元(約新台幣3384億元),全球排名第264。富邦金(2881)集團董事長蔡明興居台灣第4名,以70億美元(約新台幣2322億元)資產全球排名474;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居台灣第5名,以69億美元(約新台幣2289億元)資產全球排名487。
日期:2025-04-02
在全球資本流動加速、新創企業快速崛起的當下,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於週三(4/2)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一起打造「TWSE X KPMG 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未來目標鎖定東南亞新創市場,推動優質企業來台掛牌,期盼台灣成為「亞洲創新企業首選掛牌地」,實踐「亞洲NASDAQ」的願景。
日期:2025-04-02
英特爾 (INTC-US) 今 (1) 日在 Intel Vision 2025 大會上,執行長陳立武首度公開演講,除了宣示要以「客戶至上」和「卓越工程」為核心願景,也將打造世界級晶圓代工廠,並重申與美國政府的緊密合作。業界普遍認為,隨著英特爾確定強化晶圓代工業務,有助淡化台積電 (2330-TW)(TSM-US) 接手其晶圓代工業務的隱憂。
日期:2025-04-02
高資產客戶可以不用錢進海外了!為實現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夢想,金管會周二(4/1)發布「金融業申請進駐地方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作業原則」,開放試辦38項業務,希望拉齊與新加坡、香港…等海外私人銀行提供的高資產客戶服務與投資工具標準。
日期:2025-04-01
藍白攜手於立法院三讀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與「附表三」,規定警察、消防、海岸巡防、移民及空中勤務總隊人員等退休所得替代率最高80%,甚至高於年改前的上限75%。從實務面來看,8成基層警察退休時為525俸點,修法通過後,其113年月退所得上限將約為7萬4544元,如今年再調薪則將增至7萬6780元,「此數字大概比常務次長、司處長都還高一點」。此修法若上路,對退撫基金未來50年的衝擊金額高達1700億元。行政院周二(4/1)召開臨時院會通過覆議案,表示該修法有五大窒礙難行之處,包括大幅增加政府財政歲出、包括破壞退休撫卹制度公平性、衝擊退撫基金財務、影響機關人事遷調及勤(業)務推動,以及納入未適用該條例之移民與空勤人員,卻漏未配合修正相關規定。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盼透過憲政運作的過程,請立法院藉由再次審議法案內容,找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最大共識,妥適回復公民社會與各界的訴求。
日期:2025-04-01
(今周刊1476)玩世博看熱鬧更要懂門道,自由行搞懂世博票券抽選規則、預訂交通日遊券省時間;團體行跟著導遊走,搭飛機賞櫻花、坐海上郵輪享沉浸式體驗。
日期:2025-04-01
宏碁共同創辦人邰中和已七十四歲,但仍持續創業、把矽谷技術帶回來,希望在台建立AI軟體生態圈。這延續近五十年的使命感,讓他不斷站上科技革新巨浪,希望世界看見台灣產業有比肩國際的實力。
日期:2025-04-01
過去一年,政黨惡鬥、行政與立法衝突升溫,讓國政陷入空轉。要打破政治僵局,扭轉惡劣局勢,除了推動罷免案,台灣社會還有更好的選擇。
日期: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