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根本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根本共有9682項結果
生活消費

大巨蛋散場驚傳一家四口受困梯間,菸味濃到拿橘子皮當口罩 蔣萬安:加強指引與禁菸措施

台北大巨蛋在亞錦賽正式啟用,吸引眾多球迷觀賽。一名網友在BBS社群平台批踢踢(PTT)發文指出,昨天前往大巨蛋觀看日、菲之戰,一家4口散場時,去B3停車場開車,卻意外被困在地下室逃生安全梯間,在充滿菸味的樓梯間走不出來,受困20分鐘,最後報警求助才脫困。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將即刻要求遠雄加強禁菸和針對指引標示做改善。

日期:2023-12-07

政治社會

「賴蕭配將走出8年魔咒」,游盈隆:除非出現這變數…3點檢視民調「柯文哲若不耐打,可能很快被打趴」

2024年總統大選剩下1個多月的時間,關於三腳督戰況,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以他的觀察指出,綠藍白仍呈三足鼎立態勢,但「賴蕭配」已逐漸拉開與「侯趙配」及「柯吳配」的差距。由於藍白相去不遠,除非未來出現慘烈的棄保效應,否則,「賴蕭配」將逐漸走出8年魔咒陰影。以下為游盈隆臉書全文:

日期:2023-12-07

理財

早年也想靠領息過爽日子,沒想後來虧到詫異...投資高配息ETF要懂的事:年輕時投資最怕本末倒置

誠如過去常談到的,短線上的漲跌只要把時間軸拉長來看,其實就是平平的一條線,投資指數ETF短期內當然有可能產生虧損,但長期來說,因為經濟持續發展是必然,加上貨幣不斷的增加,只要央行沒強硬的往上繼續升息,那大盤指數勢必就隨著時間慢慢墊高往上。當然,個股就不一定了,這涉及到比較多的非系統風險,像是營運風險、財務風險、人為弊端等等。

日期:2023-12-07

政治社會

專訪》選舉「亡國論」再起...謝長廷:不應給中國傳遞錯誤訊息,李扁蔡當總統多年「中華民國也沒完蛋」

台灣總統大選選情白熱化,駐日大使謝長廷直言,每次選舉時總有人操作「戰爭」假議題,如當年趙少康參選台北市長時操作「亡國論」,但後來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以及總統蔡英文都當了總統這麼多年,「中華民國沒有完蛋」,也並未因此發生戰爭。不僅如此,謝長廷也直言中國在台灣每次選舉都有所介入,且手段也日趨細膩,他認為國內不應為選舉操作「戰爭議題」,以免傳達錯誤的訊息給中國,進而可能導致其有錯誤的判斷。

日期:2023-12-06

政治社會

台灣捐血率世界第一,為何仍鬧血荒?缺血缺到病人手術延後,血漿用量是日韓3倍...血庫告急真相解密

台灣捐血率堪稱全世界頂尖,捐血量也連年創高,近年卻頻頻爆出「血荒」,凸顯血液管理出問題;醫院檢討用血過多,推動病人血液管理,要加足馬力避開2027年的「死亡交叉」。

日期:2023-12-06

政治社會

「趙少康心中充滿仇恨」蕭美琴:沒要跟他爭流量…還原爭取疫苗過程,美國優先捐台灣「我們插隊」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接受《三立新聞》節目「鄭知道了」主持人鄭弘儀專訪,對於副手趙少康邀請她辯論,但她卻都沒回應,蕭美琴表示,「我們都要有分寸」,今天兩人都是選備位元首,主帥的辯論都還沒有安排好,就急著要上場,可能還是有先後順序,等主帥辯論都安排好了,再來討論副手的部分。被問到如何看待趙少康?蕭美琴直言「他口才很好」,而自己的風格跟趙少康很不一樣,「感覺他的心中充滿著仇恨」。此外,她也還原當初向美國爭取COVID-19疫苗過程,她表示,當時菲律賓和越南每天有好幾萬的確診案例,而台灣只有300例,不符合疫情嚴重的認知,而台灣每天講「Taiwan can help」,卻跟別的國家搶疫苗,直言「我們插隊,美國是優先捐給台灣」。

日期:2023-12-05

生活消費

蛋黃酥界「愛馬仕」一顆98元又來啦!「陳耀訓蛋黃酥」今天12:30開搶 想順利到手「官方6提醒」注意

去(2022)年曾掀起搶購潮、網路上甚至喊價2500元的「陳耀訓蛋黃酥」,今(12/5)日中午12:30再度限定開賣!一盒要價980元蛋黃酥,等於一顆接近百元價格。有鑑先前12:30一開賣,不到5秒鐘就被搶購一空,網路上甚至喊出一盒7000元的價格,官方再次於臉書粉專貼心呼籲,預購時一定要注意6要點。

日期:2023-12-05

生活消費

去日本購物一定要「眼見為憑」!買完發生悲劇已來不及 旅遊達人籲:別太相信網路資訊

許多台灣人出國第一首選國家就是日本,不僅近且好玩好逛也好買,尤其日圓最近匯率創新低,吸引更多人前往觀光,但旅日達人林氏璧在臉書以自身經驗提醒,到日本血拚時,一定要看清楚免稅櫃台資訊,否則會發生無法退稅的悲劇。

日期:2023-12-05

健康

胸部X光發炎得厲害,病人看起來卻一派輕鬆...「會走路的肺炎」是什麼?一文帶你認識黴漿菌感染

說到肺炎,「黴漿菌肺炎」這幾個字在媒體上時有所聞,但大部分人仍一知半解,甚至誤以為它是一隻長毛的黴菌。黴漿菌的發現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時的發現者是一位生物學家,在研究植物的感染症時,誤以為是一種黴菌感染。所謂「一步錯,步步錯」,這樣的錯誤命名一直到今天,讓我們大家都被這隻細菌的名字搞糊塗,以為它跟黴菌有什麼關連性,其實是沒有。

日期: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