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都議定書》誕生地,日本京都在全球氣候治理扮演重要角色。京都府透過強制建築物導入再生能源、推出「京都零碳框架」,並發展尖端減碳技術,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典範之一。
日期:2024-08-21
日本敦賀核電廠2號機因無法排除核子反應爐正下方存在活斷層,8/3遭官方認定不符核電機組新規範標準,將成為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成立後,首座未獲同意重啟運轉的核電機組。今年初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規模7.6強震造成鄰近核電廠災情,當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就曾表示,過去日本以為西日本沒有發生大地震比較安全,沒想到這個預測是不對的。她週一(8/5)受訪時也引述台電相關報告指出,台灣恆春核三廠七百公尺處就有斷層通過。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中國文化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副教授林仁斌週一也受訪表示,台灣現有的四座核電廠區都鄰近長斷層帶,甚至41公里長的恆春斷層就從核三廠區下通過,都不符合國際最新的建廠安全標準。因此,台灣更應該做的是早日告別核電,而非擁抱老舊核電廠。
日期:2024-08-05
擁核、反核聲浪不斷!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2030年擬重啟核電,「一般人多認為核電很便宜,工商界說一度電1元多,離岸風電、太陽光電4元以上,但是它真的這麼便宜嗎?」他邀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上節目。崔愫欣指出,核三廠運作的這40年數次發生危機,「核電廠在運作過程中都要萬分小心。」陳世芳則建議未來可以考慮使用地熱發電,因為建造成本便宜、可以擴充發電量,而且電價最便宜。
日期:2024-08-05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昨(22日)天在台北榮總的一場演講提到,電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也是產值龐大的產業。他計算出現代文明全球一年大約消費4.8兆美元電力,全球電力金額比全球半導體金額大了9倍。他認為如此龐大的產值,相關單位值得提撥更多經費在研發與效率上,包括研究電網的安全與核能的研究,並且再去精進管理制度。
日期:2024-04-23
善於溝通協調的卓榮泰接掌賴清德政府首任閣揆,面對藍白在野陣營,執政挑戰壓力大。綠委示警,新內閣須堅守既有政策,主動出擊民生議題,才能化解「朝小野大」困境。
日期:2024-04-17
在422世界地球日前夕,《今周刊》1374期針對全臺灣海洋保護區現況展開調查,發現臺灣雖已設立47個海洋保護區,但因長期缺乏監管人員,再加上法源分散,變成權責混亂的多頭馬車管理,讓保護區淪為「紙上公園」。根據中研院長期監測結果,臺灣北部海域魚種近15年內,已從142種銳減至37種,相當於逾7成魚種消失,而沿海與近海漁獲量也下跌超過50%。
日期:2023-04-20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正迎向綠能轉型的浪頭上,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若不能將核能列為綠能,綠能永遠只是輔助角色,ESG的目標也都將淪為口號。
日期:2023-02-12
台灣連日發生有感強震,從9/17至9/19連續3天多起餘震,嚇得民眾不知所措,花東地區也有多處房屋、道路坍塌。而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知名「旋轉豪宅」陶朱隱園,開發商中華工程在此時公開內部隔震結構,強調耐震等級等同核能發電廠,建築壽命可長達千年。
日期:2022-09-19
行政院推出為期四年、總預算65億元的「向海致敬」政策,每年花費近八成經費用以清潔海岸,但,海真的變乾淨了嗎?。去年《今周刊》實地訪查全台灣海岸現場,發現陳年廢棄物及新生垃圾依舊佈滿在溪河畔、入海口及淺灘的不堪真相,引發各界關注並採取更積極的清廢行動。為保育及永續海洋資源,《今周刊》於去年世界地球日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第一年號召產官及民間組織等12家夥伴、舉辦5場淨灘活動,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成功變身成2,440雙「新國民藍白拖」;計畫邁向第二年,再有七家政府企業單位加入行列,共同實踐ESG精神,促進循環經濟。
日期:2022-04-22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周刊》去年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舉辦5場淨灘、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變身2440雙藍白拖,今年計畫邁向第2年,不僅公布過去1年行動成果,更呼籲縣市政府如能與民間合作,才能共創美好未來。
日期: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