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核定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核定共有706項結果
焦點新聞

台灣大未來》7年人口增21萬、轉型成功翻身宜居城市!鄭文燦:就業力教育力讓年輕人願意落腳桃園

台灣邁向黃金十年,雖然面臨能源轉型、數位轉型等多方面挑戰,不過,在台商回流、科技產業擴大投資等因素影響下,還是讓台灣近年來繳出漂亮成績單。特別是多個縣市因產業發展而受惠,如桃園市在市長鄭文燦努力下,不少產業紛紛進駐發展,讓就業力及經濟力明顯突出,因此桃園人口這7年來多了21萬人,為六都中發展很快的城市。

日期:2022-06-30

焦點新聞

7月新制15項上路!國旅補助1300、租金補貼每月最高8千...一文快速掌握重點

2022 進入下半場,7 月起又有許多新制即將上路,其中國內電價終結連七凍,用電大戶最高調漲 15%;國旅補助將開跑,自由行平日住宿每晚最高折抵 1300 元;此外,300 億元租金補助、健保投保上限提高、自備環保杯折 5 元等新規定也備受關注,《鉅亨網》整理出 15 項重大新制,讓讀者看完快速掌握重點。

日期:2022-06-30

國際總經

美國婦女墮胎權受挫,避孕藥需求暴增!保瑞「獨拿美商Evofem代工合約」,單季營收貢獻近億元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憲法保障的墮胎權,將讓許多避孕方法面臨更多審查,美國藥廠 Evofem Biosciences(EVFM-US) 開發的不含荷爾蒙處方避孕藥 Phexxi 有望填補市場缺口,台廠保瑞 (6472-TW) 已拿下該避孕藥獨家代工合約,估每季營收貢獻近上億元。

日期:2022-06-29

政治社會

台灣石斑魚遭禁!漁民心聲:中國只敢禁農產品,難道敢禁台積電晶片?

曾經,在對岸營造的善意氛圍下,優質的台灣漁農產品,得以在中國市場,享有零關稅、快速報關,甚至免驗放行等特殊待遇。無條件提供的優惠措施,也可以在一聲令下撤回,全面禁止石斑魚進口,只是又一次證明,依賴「善意」而生的經貿關係,無法永久存續。對於外在環境轉變,農漁民並非渾然未覺,許多人更早已啟動轉型,中國的突襲式禁令仍將造成傷害,但並非毀滅性的打擊。以後,或許再也沒有easy money,但憑著真本事掙來的訂單,比起接受讓利的生意,只會更加可靠踏實。

日期:2022-06-29

政治社會

7月5大新制上路!租金擴大補貼「4族群」開放申請,每戶最高月領8000元,金額、資格一次看

內政部指出,7月1日起,將推出5項攸關民眾權益的新制,包括擴大租金補貼開放申請、申辦不動產移轉登記得免附該紙本稅單、「外來人士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熱線」改碼1990等。

日期:2022-06-27

政治社會

北捷不忍了,放話票價要調漲:台電24年電價漲20%「這次漲8%成本就要多1.5億元」

台灣電力公司有意將電費調漲,因此台北捷運公司於今(27)日呼籲,應支持全國公共運輸,針對軌道事業勿調漲電價,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北捷對此也表示,捷運票價24年未漲,但台電這24年電價漲幅為20%,若電費調整,將影響營運成本,恐會有調整票價的可能。

日期:2022-06-27

焦點新聞

大學分科測驗僅開放輕症應考,中重症不得參加「恐失第一志願」?教長:盡力協助輔導入學

大學分科測驗將在7月11、12日登場,教育部長潘文忠今(6/22)表示,計畫已獲指揮中心核准,讓輕症、無症狀考生參加,預計周五正式對外說明。至於中重症考生,將全力協助升學,但高競爭科系可能比較難,將和招聯會研議協助入學方式。

日期:2022-06-22

政治社會

吵了20年的「台鐵公司化」草案三讀通過!將於2024年掛牌上市

攸關台鐵公司化的「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今(27)日終於三讀通過,未來台鐵董事會將下設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查行車安全。預計今年底完成十六條子法修訂,台鐵公司預計在2024年1月掛牌上市。

日期:2022-05-27

政治社會

萊豬釋憲案出爐!憲法法庭判合憲…為何地方不能自訂「零檢出」?大法官這樣說

2021年1月1日,我國開放進口美國萊克多巴氨豬肉(後稱萊豬),而同年底「反萊豬」公投結果出爐,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而未通過,16縣市自訂《食安自治條例》規定萊劑零檢出反制,但行政院認為自治條例違憲、牴觸中央法規宣告無效。台北、台南、台中、桃園及嘉義市議會,向大法官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天下午宣判屬合憲。

日期:2022-05-13

全台防疫報導

作戰2年多,你們永遠會被記得!陳時中護師節感性道謝,總統籲國人「做對這事」就是對醫護最大貢獻

今(5/12)日是國際護師節,隨著台灣本土確診人數攀升,醫療壓力越來越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感謝所有醫護人員的付出,並喊話「在這關鍵一役,你們的精神會被記得」。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上向防疫人員致敬,也向國人喊話,輕症或無症狀的人不要去急診,「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日期: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