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週二(1/16)表示,台電是事業單位、會遵循新國會與政府決定,被外界解讀,陸續退場的核二、核三恐將延役。他週三(1/17)則澄清,昨天陳述僅是客觀事實,面對新國會上任,台電會做足準備、做好模擬考。
日期:2024-01-17
首場2024總統政見發表會今(20日)晚舉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聚焦砲轟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今天最後一輪發言期間,抨擊民進黨在錯誤的能源政策上弊案叢生,讓新潮流派系來「吃銅吃鐵吃國家」。
日期:2023-12-20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週六(12/16)在臉書發文表示,台電發出來的電太髒(高碳排),代價全數由民間企業來負擔。另外還指出,從環境部今年8月公佈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可以看到,2015年蔡英文上任之前二氧化碳總排放是2.75億公噸,2021年碳排增加到2.83億公噸。「也就是說蔡政府執政以來,我們的減碳完全退步不及格」。對此,經濟部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內碳排持續改善,2021年碳排增加是經濟快速成長成果,不應苛責。
日期:2023-12-17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周三(10/11)召開「戰鬥藍」再發動記者會,找來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高雄前市長韓國瑜與30多名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替藍營立委選戰拉抬氣勢,期間趙少康拋出8項「戰鬥藍」草案,其中包含: 推動內閣制,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主張一致。
日期:2023-10-11
隨著歐盟十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亦即所謂的碳關稅),全球正式迎來碳錢時代。淨零碳排不只關乎氣候危機,更將落地成為有形的貿易成本。臺灣的新能源布局迎合全球局勢變遷,亦對國家競爭力有深遠而關鍵的影響。
日期:2023-09-12
台灣民眾黨主席、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周一(9/4)出席歐洲商會舉辦的活動。對於能源議題,他認為再生能源固然是台灣重要的目標,但現階段應該談要包含綠能與核能的「潔淨能源」,並質疑目前政府的天然氣發電占比5成的設定不合理。至於兩岸關係,柯文哲重申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與互相諒解的「五個互相」原則,並表示台灣比世界更了解中國,台灣也比中國更了解世界,因此主張台灣應扮演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對於與會者提問柯文哲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現在哪位總統參選人?他笑答「我喜歡不喜歡都沒有用,台灣人民喜歡不喜歡才是重點」,他直言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但他希望不管選舉時怎樣競爭,選後都應設法讓台灣變成更和諧團結的國家。
日期:2023-09-04
2024總統大選「四腳督」局勢成型,這場總統級的賽局中,參與者有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以及獨立參選的郭台銘,每位參選人在各領域議題,都有其理念與政見,也有不同的解讀或主張。鑑於台灣的特殊地理、政治與歷史情勢特殊,以及總統主要職權在於外交、國防面,因此每屆總統大選中,對於中國有關的兩岸、統獨議題,以及與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相關的外交議題立場,都是選民高度重視的主題。對選民來說,總統參選人能否端出產業經貿牛肉,以及是否有因應2050淨零排放趨勢的能源政策藍圖或願景,還有高房價現實下,參選人的居住政策等,都受高度關注。 《今周刊》以外交兩岸、國防、產經、能源、居住政策、交通、文化教育、司法改革、社會福利9大領域製作表格,並彙整中各參選人政見或政策,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08-31
2024年大選,在野陣營情勢混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動作頻頻,近期拋出「主流民意大聯盟」理念,今(28日)上午在總統府對面的張榮發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宣布,要連署正式投入參選2024年總統。
日期:2023-08-28
面對2050淨零碳排國際趨勢,各陣營總統參選人能源政策與路徑成為選戰攻防重中之重。代表民進黨的賴清德延續政府既有2050碳中和以及「2025非核家園」等政策路線,但將核能列為「緊急情況」時最後手段;能源配比部分,到2050年,再生能源配比將達6至7成、氫能9%至12%,也搭配碳捕捉的火力發電20%至27%。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主張將核一、核二、核三檢修後安全延役,並在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安全重啟;在能源轉型途徑採「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至2050年將達到再生能源57%、核能18%、碳中和電力25%。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則主張核一不延役,在科學、安全前提下延役核二、核三,核四則應盡速體檢後決定是否重啟,並主張到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40%。至於尚未確定是否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則主張核一、核二儘速重啟、核三延役、召開公民會議凝聚核四共識,也開發小型核電廠以及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等再生能源。
日期: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