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62)童子賢受訪前其實是猶豫再三的,他覺得自己今年已經曝光過度了。
日期:2024-12-25
核三廠2號機進行歲修,在周日(10/20)已逐步降載停機,並於周一(10/21)開始進行機組第28次大修作業,為下一運轉週期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及爐心燃料填換等作業。台電預估,這次大修工期約41天,實際期程將依現場作業情形而調整。台電也表示,本次核三廠2號機停機期間,執行機組降溫過程將會排放清潔白色水蒸汽,請民眾放心。
日期:2024-10-21
電價審議會預計9月底前召開,將決定今年10月到明年3月的電價費率。由於台電連年虧損,目前累積虧損已達4,348億元,關鍵原因是電價未能足額反映發電成本。政院原拍板補貼台電千億,預算案卻在立法院卡關,傳出台電已準備一份「無補助」的電價調整方案,倘若補貼沒到位,國內平均電價恐漲逾13%至14%,引起民眾議論紛紛。面對電價蠢蠢欲動,閣揆卓榮泰表示,政府應想辦法讓民生用電有平穩機制,不要增加大家的負擔。藍營則喊話:「呼籲台電應先解決發電成本問題。」
日期:2024-09-26
《今周刊》周二(9/3)在高雄萬豪酒店舉辦「2024前進大南方論壇」,邀請高雄、嘉義、台南、屏東南部四縣市首長,出席「大南方領袖論壇」,也邀請產業代表,包含叡揚資訊執行長張培鏞,以「大南方崛起 台灣矽島關鍵推手」為題,分享該公司的發展經驗與歷程。
日期:2024-09-03
賴清德總統、卓榮泰內閣以及經濟部長郭智輝就任將滿100天,郭智輝在接受媒體節目專訪中重申,台灣的電力供應至2030年不會有問題,因為台積電等企業要擴張時,都會提十年計畫,政府也會有所準備,不過他提醒,台灣的確需要更多元的再生能源。例如地熱發電,郭智輝預告,經濟部9月份將在宜蘭開挖深井,若開挖深入至4000至6000公尺,預計有40GW的蘊藏量,而目前台灣正在挖掘的地熱發電,估計有8GW的發電量,相當於一座核三廠再加上一台機組的規模。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訂下台灣人均GDP於2028年以前達4萬美元目標,郭智輝直言此目標並非遙不可及,但也非「垂手可得」。他表示,在達到人均4萬美元後,下個目標是要在2032年前超越以色列的5.5萬美元,他還期許台灣接著挑戰到2040年,要與新加坡國民所得「並駕齊驅」。
日期:2024-08-26
(今周刊1443)半導體、人工智慧(AI)產業用電需求激增,但在電力供給端,核電如期除役、綠電跟不上,燃氣推動也不順,外界擔憂將面臨缺電危機。關鍵時刻,《今周刊》專訪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談當前能源發展的挑戰,以及台電的供電規畫,以下是專訪紀要:
日期:2024-08-14
近3個月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大力倡議核綠共存,主張將能源配比調為核能30%、綠能30%、火力發電40%的黃金比率,挺核聲量愈滾愈大,激起反核方蜂擁而出,雙方隔空交火。
日期:2024-08-14
(今周刊1443)台灣要邁向非核家園,只剩最後一哩路,今年七月核三「一號機」進入除役階段,曾在十年前占全台發電量十六%的核電,如今只剩核三「二號機」仍在運轉,發電占比降至三%,預計明年五月退場歸零。
日期:2024-08-14
(今周刊1443)2025年,能源轉型4大目標驗收在即,非核將成真,減煤、增氣、展綠卻陷入瓶頸,當缺電與減碳焦慮雙雙襲來,「返核」聲浪再起,台灣能源政策該走向何方,又得付出哪些代價?這是政府、企業到個人都必須務實思考的問題,你我終究得權衡利弊,做出取捨。
日期: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