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校門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校門口共有84項結果
國際總經

「看著香港人還在奮鬥,我卻離開了…」 一名香港中文大學返臺生的告白

「校門口堆滿雜物,學生只能用身邊找到的東西頑強抵抗港警的催淚彈、橡膠子彈。」就像遭遇戰亂一樣地連夜撤逃,這是鄭同學離開當天晚上看到的場景,只是沒想到這樣的場面竟然在香港的大學校園中上演。想起他的朋友們,鄭同學嘆了一口氣說:「看著香港人還在奮鬥,我卻離開了。」

日期:2019-11-15

個人成長

在夢想的軌道上,你需要「不合群」來成就

叔本華所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對我而言,合群應該是買一雙尺碼合適的鞋而不是削足適履。不要為了迎合群體,而放棄你最想做的事情,因為有時候,合群是墮落的開始。

日期:2019-10-05

情感關係

看過散落殘肢、滿地血跡...命案現場清潔師卻說,永遠忘不了「爸爸的最後一本相簿」

不僅日本有特殊清掃隊長,台灣也有一群人在此專業領域幫助需要的生者及逝者!本書即藉由台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帶我們直視最寫實、卻也是最難以想像的事件現場。作者盧拉拉在書中分享,每一次出任務,要清除散落在各處的血跡血漬,可能也要協助撿拾蒐集殘肢,所以除了必備的特製服裝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膽大心細與吃苦耐勞的心理素質。而在清掃過程中,有時要安撫家屬的悲傷,有時要面對外行質疑(甚至同行相欺),有時也會遇到蠻不講理或者討價還價的客戶,當然也會收到來自委託者的由衷感激。盧拉拉說,處理看得見的髒汙與垃圾並非最困難,現場濃重腐臭味也能靠清潔藥劑去除,最棘手的清整,往往是看不見的人心……。

日期:2019-08-07

退休

比上班忙卻快樂10倍!原來退休需要練習

人生是由一分鐘、一小時、一天累積而成的,所謂為自己負責,是為自己的每一分鐘負責。人生很多事情,時間過了,就是過了,永遠就沒有機會了。最好,現在就趁早。

日期:2019-07-05

職場

老師當面批「同性戀不正常」...網紅鍾明軒:很多時候,老師才是帶頭霸凌的人

鍾明軒從小就因為性別氣質被嘲笑,小六時因為上傳一首歌爆紅,國中時頻繁遭遇校園霸凌、網路攻擊,甚至經歷與親人離別的傷痛……,導致他曾自卑到不敢抬頭看人、想趕快存錢去整形。至今,仍有大批酸民朝他最脆弱的傷口狠狠踹一腳。他是鍾明軒,在Youtube頻道上以毒舌著稱,但尖銳的形象只是其中一個面向。雖然還是有人用羞辱與惡意的詞語形容他,但他不活在別人嘴裡,而是用自己的話向世界高聲呼籲!鍾明軒透過自身故事,告訴有類似經歷的讀者:「我都可以開始愛自己,你們一定也可以!」

日期:2019-06-19

個人成長

電機老師要去教美容...私立科大教師告白:為什麼叫學店?因為有交錢就會過了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對高教也是挑戰,教育部去年預估,未來10年大專校院新生人數將銳減近10萬人,民國117年僅剩15.7萬人;而自2014年屏東高鳳數位學院宣布停辦後,大專校院退場的風潮彷彿骨牌倒落般,永達技術學院、興國管理學院、台灣觀光學院和高美醫護專等校也接連開始轉型或退場。

日期:2019-06-05

焦點新聞

40歲了,還讓70歲老母開車接送上下班》不只是他家的事!媽寶和寶媽,拖累台灣社會

近日新聞報導,新竹縣政府一名40歲新進約聘人員,每天讓70多歲老母親開車接送上下班,兒子剛開始上班前幾天,老母親甚至會坐在辦公桌旁「全程陪伴」。更誇張的是,兒子才上班幾天,老母親就不停打電話給主管,表示孩子一回家就累到睡著,向主管要求減輕工作量或調到輕鬆的單位,心疼得直說「他還只是個40歲的孩子啊」。這幾年媽寶新聞層出不窮,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5年所著《人渣文本的36個幸福突圍指南》對媽寶現象,分享精闢見解....

日期:2019-06-03

職場

咖啡渣回收做杯子 減汙實現藍色經濟

「藍色經濟(Blue Economy)」是用一個環節的廢物,串接為另一個環節的養分。德國新創Kaffeeform使用咖啡渣製成杯子,循環利用資源,實現藍色經濟的理念。

日期:2018-11-28

科技

【數位海洛因之二】網路電玩成癮如吸毒 小學男童成癮盛行率逾5%

3.1%,這是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最新調查數字,來自目前一份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究。

日期:2018-11-15

情感關係

沒有當夠小孩,就被迫長大

有的家庭孩子多,母親如果變成吐苦水或含淚的怨婦,手足之間還有得商量。然而長大以後,有能力的、比較能放下家庭的孩子,展翅高飛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但家裡總會留下一個走不開的孩子,繼續代替父親,成為那個「母親的守護者」。只是他們心裡卻好像有一種無奈,那是什麼?

日期: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