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COVID-19若能在發病後的五天內,及早服用Paxlovid、Molnupiravir之抗病毒藥物,可降低26%的長新冠機率,且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因子演變成重症、死亡的機率。
日期:2023-12-29
中國從11月開始爆發多種呼吸道疾病疫情,各地醫療單位人滿為患,除了黴漿菌以外,還有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新冠病毒等,造成肺炎疫情擴散。而中國知名財經媒體人羅琦,也因「突發性重症肺炎」於12月24日去世,年僅36歲。
日期:2023-12-26
醫療進步加上集中式醫療,帶來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等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議題。1950年代美國發生金黃葡萄球菌院內感染全國性疫情,開始重視醫院的感染管制;1970年代全美研究證實院內感染監視及回饋可以有效改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台灣在前輩的呼籲及播種,歷經1984年某醫院發生新生兒沙門氏菌腸炎群聚感染事件,衛生署開始推行院內感染管制計劃,並培訓流行病學及傳染病防治人員。自此,在政府、學界與醫界合作,台灣的醫院感染管制迅速發展。
日期:2023-12-19
回首30年前,1988年我在台大醫院完成5年住院醫師訓練後即升任感染科主治醫師,從第5年住院醫師開始就在謝維銓教授的引領之下,全面參與了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小組的各項工作,1989年即成為台大醫院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0年應邀開始擔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1年擔任羅東博愛醫院院內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委員,1992年起也成為衛生署防疫處成立的院內感染管制諮詢小組的委員。一方面直接在醫院執行感染管制的第一線工作,另一方面也參與全國院內感染管制制度上的討論與政策建議。
日期:2023-12-19
COVID-19在過去三年多來讓全球人仰馬翻,重創經濟,也暴露出感染管制上的潛在風險,COVID-19新冠疫情不僅帶來重症、死亡威脅,許多人在確診痊癒後仍因長新冠困擾。面對不斷變種與潛伏的疫情,全民唯有攜手落實「感染管制」,才能降低、甚至阻絕疫情衝擊。
日期:2023-12-19
根據衛福部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該年「COVID-19」的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超過肺癌死亡人數(10,053人),且年齡層在65歲以上占了86%!疫情高峰期的挑戰已過,但威脅始終存在。
日期:2023-12-19
住在花蓮縣吉安鄉,罹患小腦萎縮症的「阿港伯」楊文港,過去因自食其力在農地跪爬種植百合花、蔬果,堅持自力更生,因此被外界稱作「不倒農夫」。然而,阿港伯傳出病逝消息,享壽70歲,令許多民眾不捨,湧入其臉書粉專哀悼。2021年,阿港伯檢查出罹患肺癌,當時他接受訪問,說出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尊嚴地活著,也期望能繼續賺錢幫助社會。
日期:2023-12-15
近期吵得沸沸揚揚的肺炎黴漿菌是什麼?為什麼黴漿菌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黴漿菌傳染途徑為何?感染後又該注意哪些事?
日期:2023-12-13
藝人邰智源日前在社群平台PO出一張照片,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區域反菸,禁菸的同時,有關單位居然把中正紀念堂某個入口處附近的樹木都砍了,然後設置吸煙區,「可笑而且荒唐」。對此,北市府副發言人李政軒澄清,中正紀念堂園區管理機關為文化部轄下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內部規劃不屬北市府管轄範圍。至於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則發新聞稿說明,花圃內榕樹受褐根病菌感染,經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檢驗後確認,為免樹木無預警倒伏傷及遊客、建築,事前公告2週後,才開始鋸除地上部,後續將發包委託褐根病防治專業協助辦理防治作業,現場罹病樹亦有張貼說明。中正紀念堂周二(12/12)再度發聲明表示,樹木褐根病是樹癌,無法根除,為避免高大樹木無預警傾倒,危及民眾及建物的公共安全,經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確認後,管理處進行樹木伐除及土壤消毒,以維護園區其他健康樹木,避免感染,並於週邊公告周知,讓民眾了解處置的原因。管理處為營造無菸公園環境,自本年12月12日起取消「吸菸區」,全面禁菸,共創優質休閒場域。這也代表中正紀念堂今起全面禁菸,違者最高罰1萬。稍早邰智源也在IG上發文道歉,「非常謝謝很多網友的指正,讓我知道原來中正紀念堂是歸文化部管轄,是屬於國家級的運動休閒公園;我昨天的發文確實有些會讓人誤解的地方,造成某些單位的錯愕,在此也表示抱歉。」
日期: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