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月20日起室內免戴口罩,民眾生活將逐步恢復常態。但對國內產險業者來說,這場防疫險惡夢仍未完全結束。業者估計,防疫保單預計到6月才會完全退場。
日期:2023-02-17
國泰投信榮獲「英國標準協會(The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認證,通過「ISO 22301:2019營運持續管理系統驗證」審查,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BSI ISO 22301認證的投信公司。
日期:2023-02-16
今周刊編按:衛福部前常務次長石崇良日前轉任健保署長,2月6日正式交接,但新次長人選遲未公布。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二(2/14)公布人事案,疾管署長周志浩將擔任常務次長,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升任疾管署署長。而「國民女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接替莊人祥出任指揮中心發言人。薛瑞元表示,周志浩這3年多疫情期間領導很多同仁,擔任疫情監測組組長對疾病監控投入很大心力,因此石崇良次長接任健保署長空缺後,就向行政院推薦他接任。周志浩與莊人祥的人事派令都是同時從政院方接獲。至於新疾管署長莊人祥,薛瑞元指出,他是防疫團隊很重要的一員,不只是現在疫情,在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控制都得到很好的成績,讓台灣免於受到傳染病的有些特殊的傳染病威脅,升為署長也是就輕就熟,不會有防疫工作間斷的可能。(原文刊載於2023/2/11,更新時間為2023/2/14)
日期:2023-02-14
昨天新增一萬六千多例新冠本土個案,較上周日下降二成五,但新冠死亡人數高居不下,前天八十二人,昨天也有五十七人,醫師研判部分年長者確診後不願服用抗病毒藥物,「隱形缺氧」死亡風險大增;數據另顯示,年後大醫院急診人滿為患,雙北殯儀館冰櫃更是大爆滿,罕見出現「確診死亡、急診滿床與冰櫃滿櫃」三多現象。
日期:2023-02-13
國內周日(2/12)新增1萬6902例本土個案,病例數持續下降,口罩鬆綁政策將在2月20日上路。不過有醫師提醒,這也意味著「免費時代」要結束了,包括疫苗、快篩和抗病毒藥物都將面臨「成本還原」問題,可能都會漲價。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現階段抗病毒藥物、疫苗等防疫物資今年已先預備,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未來將規劃自費,讓民眾可自費買藥或是接種疫苗,不過高風險族群仍會由公費支出,規劃方向將比照流感模式。
日期:2023-02-12
肚子一陣絞痛,腹瀉到無法離開馬桶,冬季春節前後正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期,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都可能造成,據東森新聞報導,光是春節連假結束後單週就有16萬人腹瀉就醫。根據疾管署監測近期腹瀉就診人次明顯上升,面對病毒性腸胃炎該怎麼辦?
日期:2023-02-12
繼去年底戶外口罩解禁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宣布,考量四大面向決定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除了「醫療照護機構」與「公共運輸場域」仍強制戴口罩外,多數室內場所自2/20起解禁,可由民眾「自主決定」佩戴。校園部分,則要等到3/6才會放寬規定。針對口罩令鬆綁,不少專家提出意見。新光醫院副院長、公衛專家洪子仁表示,長者確診後重症風險仍相當高,因此口罩令的放寬,絕對不是代表民眾一定要放棄口罩防疫,「只要自己覺得不安心,不放心還是應該戴上」。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認為,以目前台灣疫情與各項條件來看,室內口罩鬆綁是合理的作法;但他仍提醒民眾,至今疫情還未過去,所以建議口罩能戴還是盡量戴,疫苗也盡量接種,因為除了新冠肺炎持續流行外,流感、腸病毒等仍虎視眈眈。《今周刊》整理了關於室內口罩鬆綁QA,讓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3-02-10
過去疫情爆發時為何要戴口罩?因為COVID-19主要是飛沫傳染,如果可以保持1.5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應該就不太容易被傳染。但變種的Omicron 主要是侵犯上呼吸道,氣溶膠(Aerosol)也成為主要傳染途徑,因此戴口罩成為預防傳播最好的工具,基本上只要不要接觸到感染者,加上洗手,應該可以避免多數的感染。
日期:2023-02-02
世界衛生組織將召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會議,決定是否將新冠肺炎移除,影響全球防疫政策調整,指揮中心宣布將著手調整「確診病例定義」,改為只通報新冠重症,確診輕症可不必通報,也不再強制隔離「5+n」,相關政策與給付都會一併調整,而週四(2/2)將宣布室內口罩令鬆綁相關細節。隨著台灣室內配戴口罩鬆綁、邊境防疫0+7天、確診者隔離政策、確診通報定義都將調整,新冠可望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調整為第4類,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WHO認為目前全球都處在一個過渡點,還是要謹慎去管理跟採取措施,避免重症跟死亡導致對社會、經濟產生衝擊和負面因素。
日期:2023-02-02
今天大年初六本土病例數飆升,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2萬4109例本土個案,是繼除夕1月21日新增2萬0773例本土個案,春節期間單日最高病例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病例數增加有2項原因,因農曆年期間民眾相互交流感染、病例數增加,加上前幾日低報許多、今日病例數開始回補,且回補時間可能會持續到下周,預估未來一周疫情可能再上升,但是否成為下一波疫情,仍有待觀察。
日期: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