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溪下游有一片累積刻痕的荒蕪山頭,這個被稱為利吉惡地的地表荒蕪光禿,充滿奇異的荒涼感。原本草木不生的惡地在農民逐步改良農耕技術下,現今已是釋迦、芭樂的大產地,而且口味比其他產地的更加清甜。
日期:2021-12-28
這幾個月,腦海中總不時出現年初時,在屏東跟葉金櫻班長聊天的內容,他應該是我所認識的農民中,認真執行「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典範,且深深令人敬佩。
日期:2021-12-15
農曆7月拜拜一過,祭祀的水果放沒多久就過熟而開始腐敗?其實這一切現象的背後可都是有科學原因可循的!除了燃燒線香的問題外,放置環境的溫度與採買時的挑選環節都可能讓水果不耐放。
日期:2021-08-19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一開始把酪梨當榴槤那般,想吃,但陌生又害怕?記得我一次看見酪梨是在十幾年前,當時覺得這是個長相奇怪的水果,外皮油亮且厚,大小又分很多種,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享用,一直有難以親近的感覺。直到近幾年,台灣愈來愈多鄉鎮開始種酪梨,且品種繁多,香氣與特色都不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酪梨的特色與美味。
日期:2021-07-14
明明食物都清理乾淨了,為什麼冰箱老是有股味道,怎麼清都沒有用呢?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困擾,但專家表示,其實除了檸檬片、咖啡渣之外,還有其他的天然材料更能有效除臭。
日期:2021-04-22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在我生長的年代,台中梨山是遙不可及、相當高峻的地方,從屏東出發到山上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即使我現在已近中年,舟車時間也已省去一半,但對梨山的印象仍舊停留在「又高又冷的山、山上都是梨樹,還有美麗的姑娘」這樣的概念。
日期:2021-02-08
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以下是全文:
日期:2021-01-06
山林開放政策已滿周年,但從較開放前倍增的山難事故與山林破壞問題來看,顯然配套措施有待加強。台灣是多山國家,山林教育向下扎根才是長遠之計。
日期: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