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林夏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林夏如共有13項結果
科技

聯發科小股東206元買進,至今一張未賣,帳面利益達千萬台幣!在股東會提問,AI及車用晶片可以讓股東再抱十年?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股價在周一(27日)再創新高,盤中一度站上1310元漲停價,市值也一度突破2兆台幣!累計2024年以來,聯發科股價已經大漲逾三成。在27日舉行的聯發科股東會上,小股東提問踴躍,有一位股東表示自己是206元買進,至今一張都沒有賣,手中持股賺了達到「八位數」(1000萬台幣以上)。這位男性股東想知道,5G及AI是過去五年的聯發科成長動能,如果要再抱股十年,AI及車用是否能確保公司成長動能。也有代表荷蘭退休基金的外國法人以中文提問,聯發科身為頂尖半導體廠商,如何提高公司主管中的女性佔比及女性員工佔比,促進員工多元性。

日期:2024-05-27

政治社會

當年他北京採訪被公安抓過 32歲「高齡」志願進美軍陸戰隊 為何前白宮高官堅持全中文在政大演講?這要從1997年來台灣說起

現年約50歲的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目前是美國知名智庫、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傑出訪問學人。打開博明的履歷表會發現,他背景非常多元,曾做過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有戰地經驗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在去白宮任職前還在華爾街一家避險基金公司待過。更特別的是,2020年5月在白宮國安會任內,他曾以全中文發表20分鐘的影片演講,主題是「美國視角下的中國五四精神」;上周四(12)日,他在政大社科院也以全中文發表20多分鐘演講,不論對政大或對台灣,應該都是史上第一次。為何博明的職涯如此獨特,又為何對台灣非常友善,更堅持以中文對政大師生演講?

日期:2023-01-25

科技

紐時》認清中共養套殺手法,台灣工程師正從中國晶片業回流「去對岸的就是些帶機密換財富小人」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1-18

科技

台積電工程師出走中國以為是「小螺絲大解放」…3年後回台第一句話:不用擔心「黨」查封公司真好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致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曾以金錢誘惑大批台灣工程師到對岸工作。時隔多年,COVID-19防疫限制與美中科技戰促使這些人才改變想法,逐漸回流台灣。

日期:2022-11-17

政治社會

台灣大未來論壇》 國內外名家會診全球政經關鍵變數 國際利空干擾! 台灣經濟未來十年如何突圍?

在通膨、疫情、地緣政治的夾擊,以及永續浪潮的推進下,台灣如何因應世界局勢的新秩序,成為政經新焦點?

日期:2022-07-06

國際總經

台灣大未來》經濟成長跳板是地緣政治最大風險 亞堅會董座林夏如:在中國威脅下,台灣沒有失敗的空間!

「公共政策、研究環境的塑造,以及良善治理的追求,對台灣來說,尤其重要。在(中國)大陸的威脅下,台灣沒有失敗的空間!」維吉尼亞大學教授、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林夏如,今(29)日於「2022台灣大未來:黃金十年 預見2032的台灣」國際高峰會發表專題演說時強調,台灣站在全球民主社會抵禦威權主義的前沿,雖然是一項嚴峻挑戰,但也是台灣可以把握、最重要的機遇。

日期:2022-06-29

國際總經

台灣大未來》大肚山下騎機車5分鐘就能找到異業合作機會!王美花:要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不是只會做半導體

面對通膨升溫、氣候變遷,以及俄烏戰爭造成的地緣政治風險,各界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關切程度,也與日俱增。對於台灣產業在上述情境下的發展,經濟部長王美花,今(29)日出席「2022台灣大未來:黃金十年 預見2032的台灣」國際高峰會時表示,在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下,相關產業範圍正持續擴大,她舉例,「大肚山下,機車騎5分鐘,就可以找得到異業結合了,全世界很難找到這種地方,只有台灣有這樣的優勢。」王美花強調,台灣必須從自身強項往外擴散,「讓全世界看到,我不是只會做半導體,還會做各式各樣重要的產品,電動車零組件、5G,甚至低軌道衛星,都會用到台灣最擅長的資通訊產品。」

日期:2022-06-29

全台防疫報導

旅美學者林夏如:台灣內部挑戰與中國威脅同等嚴峻

旅美學者林夏如撰文指出,中國對台灣帶來生存威脅,但台灣內部也面臨人口銳減、能源困境、政治兩極化和國際化不足的嚴峻挑戰,台灣需要凝聚決心並與國際密切合作。

日期:2021-06-26

焦點新聞

陳建仁、施振榮出任委員!一通關鍵電話促台灣加入新國際組織 倡議疫苗分配應更普及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卻因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不僅無法獲得國際防疫第一手資訊,在疫苗等醫療資源的分配、取得上,也失去發聲機會。不過,面對新冠肺炎,WHO無論是疫情判斷或疫苗分配,都遭到外界詬病,亦凸顯出WHO這類國際組職,在因應全球性傳染病時,已略顯吃力。在此同時,各國也開始思考,如何對既有國際組織的功能,進行補強,讓世界更具韌性,有能力防堵、應對包括大規模流行病在內的各式全球危機。

日期:2021-06-21

政治社會

處強權夾縫 台灣的路怎麼走? 政經名家林夏如半生扣問

林夏如十三歲時從台灣到了美國,成為留學生。一九八四年,十六歲的她跳級進入哈佛大學就讀東亞系。那年,台灣島上的震盪在太平洋彼岸起了漣漪,加州發生江南案,美麗島事件當事人也陸續出獄赴美。

日期:2020-03-04